芒種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75°時交芒種節氣。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

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對中國大部分地區來説,芒種一到,夏熟作物要收穫,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種的莊稼要管理,收、種、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節。長江流域“栽秧割麥兩頭忙”,華北地區“收麥種豆不讓晌”。

芒種 · 節氣飲食
  • 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熱解暑、泄熱養陰、入心經、脾胃經的作用。
  • 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作用。
  • 粥是夏季最佳飲食,加綠豆、蓮子、荷葉等涼後食用可起健脾胃、祛暑熱功效。
  • “清補”在補養的同時兼具解消暑的功用,比如鴨肉,不溫不熱,清熱去火。
  • 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消除疲勞、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保健功能。
  • 夏季氣候溫熱潮濕,適當喝些鯉魚湯,有助於祛濕開胃、利水消腫。
  • 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發明目等功效。
  • 薏米性涼而沉降,是常用的利水滲濕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芒種 · 民間習俗




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但從著名小説家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可窺見一斑。芒種時節過後,群芳搖落。古人將之視作花神退位,因此人們要隆重地為花神餞行,感謝她帶來美麗。由此,留下了芒種送花神的風俗。




芒種安苗習俗安苗係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麵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芒種》左河水

艷陽辣辣卸衣裝,梅雨瀟瀟漲柳塘。
南嶺四鄰禾壯日,大江兩岸麥收忙。

《芒種》長卿

河陰薺麥芒愈長,梅子黃時水漲江。
王孫但知閒煮酒,村夫不忘禾豆忙。

《時雨》 宋 陸游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
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
鶯衣濕不去,勸我持一觴。
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桑;
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

《芒種節》

芒種忙忙割,農家樂啟鐮。
西風烘穗海,機械刈禾田。
稅賦千年免,糧倉萬戶填。
麥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巔。

《伊犁記事詩》清 洪亮吉

芒種才過雪不霽,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駒步步行難穩,恐有蛇從鼻觀飛。

《梅雨七絕》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
插秧先插蚤秈稻,少忍數旬蒸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