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軍事頻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海軍將加強抗爆炸衝擊實驗 提升戰艦堅固度

 

CCTV.com  2009年08月27日 08:2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解放軍報  

美軍對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梅薩維德”號進行水下爆炸抗衝擊試驗

  專家簡介 汪玉,現任海軍裝備研究院某所所長,專業技術少將,海軍艦艇系統工程領域學科&&人。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曾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協求是傑出青年實用工程獎等獎項。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2006年度當選全國優秀共産黨員。

  編者按

  “保存自己,才能消滅敵人”是戰爭的不二法門。人類自有戰爭以來,攻伐利器與防衛堅盾,就如同硬幣的兩面,相生相伴,此消彼長。當前,世界各海洋大國在加緊研製、裝備高精尖武器的同時,更加注重艦艇平臺的抗衝擊研究,以期在未來海戰中確保各類武器發揮出最佳作戰效能。艦艇抗衝擊這項脫胎于20世紀大洋血雨中的技術,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近日,筆者專訪了海軍裝備研究院某所所長汪玉,請他就艦艇抗衝擊技術的歷史淵源、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對未來海戰和我海軍建設的深遠影響進行了闡述,現節選刊登以饗讀者。

  抗衝擊技術:脫胎于硝煙戰火

  問:據外電報道,2005年,美海軍對“亞美利加”號航母進行了歷時25天的實船水下爆炸抗衝擊試驗;2008年,美海軍又對“梅薩維德”號兩棲運輸艦進行了水下爆炸抗衝擊試驗。眾所週知,艦艇抗衝擊研究,往往要使用實船,代價高昂,但美國如此不惜血本進行實船爆炸試驗究竟為何呢?為什麼艦艇的抗爆炸衝擊性能受到如此大的關注?

  汪玉:艦艇抗爆炸衝擊研究脫胎于硝煙戰火之中。1942年9月,日本乙型潛艇伊19號在所羅門海域進行戰鬥巡邏中,遭遇美軍“黃蜂”號航母編隊,日海軍向美軍發起攻擊,造成“黃蜂”號航母編隊1艘航母和1艘驅逐艦沉沒、1艘戰列艦受傷的慘重損失。

  1982年5月4日,馬島海戰中,阿根廷“超級軍旗”式戰鬥機用法國“飛魚”導彈擊沉了英“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首創空艦導彈擊沉大型戰艦的戰例。1988年4月,美軍當時最先進的導彈護衛艦“羅伯茨”號在前往海灣地區執行護航任務途中被一枚蘇制老式M08水雷擊中炸開8米的破口並引起大火,險些沉沒。

  相關鏈結:

1/3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