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科研工作奠定了科學向應用技術轉化的基石,它看似枯燥乏味,卻隱藏著無窮魅力。對未知的渴求,激活了我們前行的動力。
科研成果誕生的同時,也伴隨著艱難的攻關。“人造小太陽”東方超環的誕生,就印證了這樣的歷程。
能量源泉:東方超環
東方超環
實現聚變反應首先要解決容器的問題。這座由中國科學家建造的核聚變容器叫東方超環,它的原理來源於蘇聯科學家提出的“托卡馬克”概念。
“托卡馬克”在俄語中是由“環形”、“真空”、“磁”、“線圈”幾個詞組合而成。在圈狀的環流器中,等離子體電流和環行線圈産生強磁場,將極高溫等離子狀態的聚變物質約束在環形容器裏,實現聚變反應。
龔先祖 核聚變裝置試驗運行總負責人
中國科學家衝刺的目標,是在超導條件下維持聚變反應的時間。實驗室裏聚變維持時間只有幾秒鐘,要最終發電需要連續運行,東方超環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東方超環 示意圖
東方超環的目標是在未來15年內實現1兆安電流、1000秒放電、1億度高參數等離子體的穩定運行,為國際熱核實驗聚變試驗堆和中國未來獨立設計建設運行聚變堆奠定堅實的科學和技術基礎。
暗物質抓捕小能手:悟空號
“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計劃,屬於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暗物質與空間天文研究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合作研發。
暗物質和暗能量是21世紀初最為引人注目的科學謎團。暗物質存在於人類已知的物質之外,人們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麼,它的構成也和人類已知的物質不同。
有科學家認為,整個宇宙的四分之三可能都是由暗物質構成的,但一直未能證明其存在。尋找暗物質粒子、研究暗能量的物理本質、探索宇宙起源及演化的奧秘、結合粒子物理和宇宙學的研究已成為21世紀天文學和物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示意圖
“悟空”號的觀測能段、能量分辨率等指標都超過國際同類探測器。它將在太空中開展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測任務,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研究暗物質特性與空間分佈規律。
運行兩年來,“悟空”號從成千上億的宇宙高能粒子中,搜尋出100多個異常電子,首次直接測量了電子宇宙射線的一處劇烈波動,這一神秘訊號讓暗物質研究更進一步。
風起于青萍之末,紀錄片《創新中國》為我們展現了科研領域的無限可能。科研作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起點,需要用堅實的步伐前進,這也是人類不斷了解自然和拓展生存環境的必經之路。創新,要從每一個腳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