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製造,一個民族智慧和發展的動力。從小商品到大飛機,今天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部分都和製造緊密相連。從高速度到高質量,從代加工到自我創新,從簡單重復到智慧製造,中國製造每一次賦予時代新的注解,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變遷,都成為中國由大到強新的名片。
2018年兩會,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網紅國貨”大飛機、高鐵、載人航天,你知道是怎麼製造的嗎?
大國之翼:國産大飛機C919
一架飛機,牛在哪?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大型客機,正在給經濟換裝新引擎!每一個精度的把握,是C919向世界展現的中國製造之美。
來路坎坷,歷經30年風雨,大飛機,這顆“現代工業王冠上的明珠”,終被中國人捧在手中。在C919的十大部位上,每個地方都涉及到超過10個以上的系統、多達幾十萬個零部件。一個佔飛機體積不到五百分之一的起落架,集成了包括液壓、控制、電氣、減震在內的13個系統、180個大部件。僅僅是把起落架安裝到飛機上,就需要6個人,超過8小時,協同工作。
這樣複雜的結構,完全由中國自主設計,更重要的是,要想讓大飛機走上世界舞臺,每一個部件都需要達到國際上普遍承認的安全標準,也就是説要拿到歐美民用航空的適航認證。
截至2017年10月,C919已經獲得了全球24家用戶的730架訂單。中國終於在這個長期被極少數國家壟斷的領域中,撕開了一條口子,並且推動了上下游242家企業的群體性技術突破。努力並沒有就此止步,在航空領域,還有更多的世界級難題正在被中國的製造者去挑戰。
中國動力:泵後擺火箭發動機
遙遠的光年之外,有沒有另一個家園?這古老的疑問與好奇,驅使著我們去擁抱和觸摸未知的深空。而我們究竟能飛多遠,主要依賴於火箭的心臟,發動機。只有發動機的巨大推力能幫助我們掙脫地球的引力,飛向遠方。
秦嶺,中國最先進的火箭發動機在這裡試驗。重型火箭發射升空時,需要擁有更強大的姿態調整能力,以抵禦氣流、燃燒帶來的影響,確保火箭按既定軌跡行進。而泵後擺發動機,正是重型運載火箭的核心。泵後擺技術將搖擺裝置後置,局部搖擺,能使發動機結構緊湊,節省出來的空間可以為運載火箭並聯更多的火箭發動機提供可能,從而使火箭總體構型更加優化,火箭的運載能力更強。
在首次試車中,點火試驗持續了50秒、泵後擺發動機承受了近兩萬轉高轉速、3000攝氏度高溫。從點火開始,到形成最大推力,只需2秒鐘。整個試驗臺架在強烈的震動中,穩如泰山,泵後擺所有部件完美運轉。這款發動機可以在70秒內把80噸的重量送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巨大的推力將帶中國人飛向更遠的深空。從載人登月到深空探測,中國航天員太空信步,將不再是夢想。
中國速度: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
“復興”就在我們眼前!復興號,是中國製造一張亮麗的名片,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高顏值,高速度。它的標準時速為350公里,能耗降低10%,設計更加舒適智慧。復興號優化了中國人的出行體驗,適應了中國地域廣闊、長距離、高強度的複雜運行需求,開啟了中國製造新征程。
復興號全車密布2500多項檢測點,能對車體狀況各類指標全方位監控,並結合遠程數據傳輸,實時傳送車輛狀況,其安全性能更高,乘坐體驗更佳,實現全車完全自主知識産權,技術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復興號的啟程,將我們帶到一個新的關鍵路口,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坐在復興號上,可以看到中國製造的明天。而復興號,改變的不僅僅是速度。
創新,正引領著人們一步步塑造中國製造的新面貌。中國創新為何迸發出驚人的創造力?“新能力”來自創新精神,央視大型紀錄片《創新中國》生動展現了創新精神如何為中國火箭發動機、大飛機和高鐵“賦能”,鼓舞人心。通過創新精神,就能理解創新是如何運作的,這就是它的力量。
創新,打造中國製造業的“鋼筋鐵骨”,創新引領中國。在中國製造者的手中,一個新的時代正在産生。這個嶄新的時代,中國製造的奮鬥者將創造更多奇跡,鑄就更多屬於我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