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最近時間播出了中國原創火爆紀錄片《舌尖3》,點擊總量已超過一億次。今日的《舌尖3》並沒有模倣第一季來製作,而是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使觀眾更多的看到了美食背後的文化感和歷史感。食物、文物、文化是《舌尖3》的關鍵詞。《舌尖1》、《舌尖2》和《舌尖3》都各有優勢和個性,尤是《舌尖3》表現內容也更加豐富,有專業的,有業餘的,有為求生活的,有年老和年輕的。在沿襲了前兩季——色香味形基礎上,詮釋更深層之器質養的同時,以創新、開拓的精神開發出了“器具”、“食養”、“宴席”、“融合”等新主題方向,讓人耳目一新,好評如潮。《舌尖3》已經在中央一套和九套播放完畢,反響熱烈,收視率名列前茅,但是因五味跟前百味陳雜,眾口難調,社會既有好評也有差評,我們節選了部分評論評價與大家共享。
下面來看看普通美食愛好者以及烹飪工作者對《舌尖3》的諸多評價吧……
美食愛好者的心聲:
如果把《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比作一個字“魚”,那第三季則是補上了“氵”成為一個新字“漁”加入了文化、情懷,挖掘産品背後那普通又真實的故事。
從大年初四開始,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以來,全球熱愛美食、熱愛中國美食的目光都聚焦到這裡了。正如每年的春晚那樣,有叫好的自然有更多吐槽的。
一部分人看《舌尖上的中國》時持有的心態,只是在吃慣了前兩季的魚,嘗到好滋味之後,等著第三季送魚來,沒想到第三季不按常理出牌,在節目中敢於挑戰,大膽創新,在表現形式上,追求立體效果,更好的呈現給大家,一道好的美食背後,一定會和烹調者産生連接,為産品注入靈魂。
如第六集《酥》裏,麵食手藝人郭秀青製作的20斤大壽桃,除了形狀花樣比較震撼,其背後寓意也與眾不同,8個小壽桃代表孩子們,中間一個大的代表老人,兩個寶葫蘆,代表吉祥如意,保護者父母,讓人感觸很深。
偉人曾經説過,中國四大名著《紅樓夢》不讀六遍難解其中真味。第三季也是這樣的,追第一遍的時候,跟心理預期的內容不一樣,第一集上來不説美食,説器具,心理真不對勁,都已經泡好的方便麵,搬著小馬扎,坐等舌尖上的美味下飯,結果不説東西多麼好吃,光説鐵鍋、菜刀、蒸籠、石板鍋等等,還怎麼愉快地吃泡麵?吐槽,必須吐槽!但是再看回放的時候,才能體會舌尖3背後的深意,是把大家從“意淫”美食的狀態,拉回到對美食的文化認同、淵源認知,以及自己動手創新的真正品味創造美食的現實美好上。
吃貨的感言:
廚師也來説説《舌尖3》:
我們被那把今天在網上已經賣脫銷了,同時也在網上被罵虛脫了的章丘鐵鍋吸引了。每個人看到這把鐵鍋的時候,心裏都會説“對!這就把烹飪的命根子抓住了!”
誰能説不是呢?中國菜,有幾道不是從這麼一口鐵鍋裏倒出來的?中國人,有幾家沒有這麼一個玩意兒呢?要説在中國烹飪歷史上最偉大的兩次技術革命,一次叫“鑽木取火”,另一次就叫“鐵鍋炒菜”。如果不是從宋朝的時候有了這個玩意兒,那麼今天,誰是川菜?誰是魯菜?誰是粵菜?
或者説,在熱愛家庭烹飪的你每次進商場都要去“雙立人”看看有沒有促銷活動的時候,在講究喝茶的你總是關心“南部鐵器”又有什麼新花樣的時候,在癡迷旅遊的你在朋友圈裏發來各種日本百年老店、千年老店的門頭的時候……
中國,山東,章丘,有這麼父父子子幾代人,叮叮噹當打鐵鍋,難道不該得到一點我們的關注麼?美食真的不只是盤子裝的那點食材,美食是文化,文化必有根源。缺少根係的文化,根本談不到“自信”!
聽説章丘鐵鍋賣脫銷,我心裏高興極了,曾經餓著肚子堅守傳統手藝的父子,哪怕餓著肚子也要堅守傳統手藝的父子,他們趕上好時候了!尤其是那老爺子,我看著電視裏的他,心裏想,真好啊,若干年後,哪怕你到了“那邊”,也能跟列祖列宗啃著煎餅卷大蔥喝著酒,把今天的高興勁兒説道説道了……
這是堅守。
烹飪大咖點讚《舌尖3》:
2018年2月19日(農曆大年初四)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終於在觀眾翹首期盼下,精彩展示地在國人的眼簾。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一集《器》的播出前,總導演劉鴻彥等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參與了在線直播訪談,讓國人更加了解到這部巨著臺前幕後的故事,與國人分享了節目創作背後的精……。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強勢回歸,為觀眾送上了一道中華美食饕餮大餐。對中華美食廚藝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表達了新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