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傳家本事》第二季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第二季的內容將鏡頭深入到巴蜀、湘西、京津、閩南、蒙晉和錢塘六個地理區域,展現出各地不同的閒適仁愛、聚合義氣、兄弟守護、待客智慧、天地信任與人文美學,追尋對差異地域性的風土人情和對中國人精神故鄉的復原。
無論生活在哪,都不如成都閒適
成都,就像一個少女的面目一樣,清澈、美麗的同時,又慵懶得自鳴得意。對於外來人,她是旅遊指南中九宮格麻辣火鍋的美食天堂,是趙雷歌詞裏玉林路盡頭的小酒館,和逃離北上廣的首選之地......
人們以自己的認知來定義這片富饒3200餘年的巴蜀之地,視之為理所當然,卻忽視成都真實的屬性是閒適。
在《BusinessTravel》評選的世界宜居城市排名中,成都曾力克美國的波特蘭、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等名城,摘走世界第一的桂冠。所以,對於本地人,她是幾代人每日早起固定的茶敘,是手藝人對食物及造物精益求精的傳承,是崇德里民居開窗即能嗅到柴米油鹽的弄巷情趣,以及幼有所養、老有所終的閒適與仁愛......
《傳家本事》第二季發現了這個隱秘的巴蜀成都,一邊用真實的鏡頭去記錄她的生活之美,另一邊,則在影像畫面的表層之下,去挖掘這一傳家文化背後的“閒居之道”,並將其解構為茶館待客、造物之精、弄巷建築和書社傳承等,最終組合成聚焦巴蜀文化安住以仁的紀錄片——“他們的一天”。
成都的茶道
成都人的生活慢中有道,而這道則與茶道緊密相關。
每天淩晨六點,成都茶館的夥計就開始燒水、清洗茶杯和備好茶葉,為一天的即將到來的忙碌生意做準備。成都人説喝茶是一件“一元化”的事情,這裡的“一元”不單指價格,更是指喝茶這件事情將所有人都平等化了。
這種“一元化”的茶道理念,也讓茶館在成都,不再是普通的公共空間,它構成了當地人的活法和規矩,是成都生活情趣最活色生香的表現。而人們出門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往茶館,上至年逾百歲的老人,下至蹣跚學步的孩童,茶客們聚在茶館,仿佛這裡就是自家的廳堂一般。茶客可在茶館談天説地,也可掏個耳朵放鬆一下。
一杯茶,可以從早泡到晚,三朋四友聚在一起,談天説地。而成都的茶館,不僅人氣門庭若市,且在這一椅一座、一杯一碗、一茶一葉之中,還暗藏著規矩的方圓。
所以,成都的茶館,品的不僅是茶香,還飄拂著待客的禮儀和仁愛。一道蓋碗茶,茶蓋是天、茶托是地、茶碗是人。人際間的默契、密碼,不需要言語的催逼,用一種婉轉的形式,給彼此留下恰到好處的空間。
成都的造物
構成成都獨特茶道文化的不僅是飲茶,還有茶館中的物件。
一把四平八穩同時坐上去又能前後輕搖的竹椅,是成都大小茶館中必不可少的物件。青綠焗黃的竹子被雕琢擺弄成扶手和枝幹,拼接組成四支穩固的座椅,散發著幹竹清淡的幽香。茶客將身體毫無保留地投入到竹椅之中,身心輕怡,茶味香溢。
為成都茶館提供竹椅的作坊全盛時期從業人員眾多,竹椅匠人楊師傅就是其中一員。一把看似普通的竹椅,在製作工藝上卻講究頗多:竹子須是秋季砍下的雅安斑竹,沒有夏季雨水後的潮濕,也不失韌性,在高溫烘烤下,除水擦亮,還需烈日幹曬10多天左右才能收拾,以備下一步的雕琢修刻。
椅背的斜度是多少,竹子的長度用多長,都需要精細考究一番。從一根光鮮的竹子,到一把斜度、高度適宜,能容納男女老幼,不同身體的竹椅,需竹椅匠人一個月的精雕細琢才能完成。竹椅也因這種精細的造物精神煥發出一種人性的溫暖。
除了茶道和造物之外,《傳家本事》的紀錄片中還有更多關於成都“安住以仁”的故事,其中既有崇德里弄巷建築的中西合璧,也有隆豐鎮孩童學藝的川劇傳承......每一個故事都獨立成章地敘説著成都生活的閒居之道。
看罷之後,更讓人切身地理解到,《BusinessTravel》將這座城市評選為全球最宜居城市首位的獨到眼光——即便走遍幾十個國家,但生活最閒適的還是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