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紀錄片《錢塘江》:從“技術俯視”到“精神仰視”

紀錄動態 來源:光明網 2017年01月09日 10:42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中國敘事的紀實影像,必須在宏大敘事與國際表達之間取得平衡。這是中國紀錄片面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闡釋中國精神的關鍵。近日登陸央視一套的大型人文紀錄片《錢塘江》將中國故事嵌入國際傳播的語境之中,在敘事美學上講求微觀個體與宏觀價值的相互契合,在視覺技術上努力實現影像與內容的對位統一,從藝術和技術層面實現了創新性實踐。

紀錄片《錢塘江》:從“技術俯視”到“精神仰視”

《錢塘江》共五集,每集有一個相對集中的話題。譬如,第一集“等潮來”以“錢塘江大潮”這舉世聞名的奇觀開篇,通過敘述攝影師楊利斌數十年來追潮、拍潮的故事,把錢江兩岸的“人”及其生活推上敘事的前臺。有人認為,這種“講故事”的紀實影像雖然避免過度闡釋,但卻因此而削弱了論述説理的邏輯性。《錢塘江》的創作經驗表明,如果能夠在“故事”中注入對時代變遷的歷史關懷、對百姓生活的人文關懷,不但符合國際傳播的要求,其説理能力也遠勝過長篇大論的旁白。片中,無論是漂在橫店做群眾演員的郝東、在義烏處理涉外糾紛的約旦商人穆罕奈德,還是養了六千隻大雁的方六平,他們都在這條河的兩岸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在他們身上,觀眾看到的不僅是錢塘江,更是江中人、江畔人的情感,是他們生活背後所體現的“興味蘊藉”,是他們化害為利的生存智慧。這樣,“錢江潮”就不再僅是天體造成的引潮力,而是一種人與自然的“約定”。該片用一個個小人物的生存圖景,把這份“約定”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來,用故事把錢江人因一條江而結成“命運共同體”的深刻關聯展現出來,進而展現出生機勃勃的時代風貌。

紀錄片是動態視覺藝術,它的發展離不開技術支撐。《錢塘江》通過技術手段創新來營造震撼的視覺效果,以增加敘事內容的張力。這突出表現在《錢塘江》的拍攝大量使用航拍飛行器,全程均為4K高清攝影上。前者可稱為“技術俯視”,即通過高空拍攝,讓觀眾在視覺上産生一種超越現實生活的審美錯覺。可是,整部紀錄片的敘事內容仍是以講述一個個具體、微觀的生活故事為主體,這就構成了敘事內容與視覺效果之間的對立關係——視覺效果要儘量超越日常生活,而敘事內容卻又平行乃至糾纏于日常之中。在視覺效果上,《錢塘江》使用高清攝影,讓觀者清晰明了地“看見”生活,塑造積極樂觀、對未來充滿熱情的錢江人群像。這樣在視覺上清晰與在心理感受上模糊的處理方法,使觀者産生一種“精神仰視”的審美體驗。

此二者當然是依託技術進步而得以實現的視覺效果,但是就其藝術性而言,卻是古老的“反映論”與“表現論”之張力在當代影像之中的顯現。《錢塘江》的創作人員多是“有意而為之”的。他們通過設置視覺上的反差,來實現特殊藝術效果的傳遞。比如每集開頭都採用基本統一的動畫形式,模擬鏡頭在錢塘江上穿梭的場景,綜合使用拉、移、升、降、搖和俯拍等手法,在極富節奏感的運動中過渡到片名畫面。這種非紀實、非生活畫面的嵌入,與紀錄片中的紀實內容形成對比和映襯,使作品更富有靈動、活躍的現代氣質。此外,作品還在視覺編輯上採取短故事、快剪輯的表達形式,以及6至8分鐘一個故事的紀錄片國際傳播慣例,用五集的篇幅,將錢塘江的潮水、歷史、自然、人文與夢想一一貫穿,契合了現代受眾的觀賞趣味。

《錢塘江》是一部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紀錄片。通過作品,創作者講述了一條河的流向與歷史,講述了河與河的兩岸正在發生的事業和生活、順境和逆境、夢想和期望、愛和恨,為中國宏大敘事的紀實影像表達提供了一點經驗。

我要糾錯編輯:宋瑩瑩 責任編輯: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熱點推薦更多
《傳家》
體驗最中國的生活情趣和智慧。詳細 >
《品牌的奧秘》
通過品牌的窗口觀察世界。詳細 >
《大運河》
世界最長運河穿過的中國歷史詳細 >
紀錄圖集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