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由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製作的系列紀錄片《東京審判》斬獲第21屆亞洲電視獎最佳系列紀錄片大獎。總導演朱曉茜卻未出現在領獎臺上,她正為《東京審判》新一季的製作做最後的衝刺。
12月3日晚,忙碌了數日的朱曉茜在上海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她説,從業20多年一直在做紀錄片,也獲獎不少,但這一次對自己來説意義重大。
時間倒轉至2015年初,適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朱曉茜團隊從眾多選題裏挑中了“東京審判”,決定以系列紀錄片的方式回顧1946年至1948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二戰首要戰犯的審判。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題材,也有不少人做過,但我們想從更新、從現代的角度,結合最新研究成果,用大量當時庭審上的直接對白、現場真實的第一手資料來構建整個故事。”朱曉茜説。
為了儘量做到還原歷史的真實,客觀表現東京審判是文明的審判、正義的審判,朱曉茜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合作,將其作為學術依託。攝製組並邀請東京審判中國檢察官向哲浚之子向隆萬和他的妻子,進行了一次遠渡重洋的“曠世追索”。他們在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的700多卷膠卷中,找出了100多卷與中國代表團有關的內容,收入《東京審判》。其中,中國末代皇帝溥儀控訴日本人不讓其去奉天上祖墳等諸多影像,在中國國內均屬首次面世。
朱曉茜稱之為一個“小成本、高效率”的“奇跡”,因為受出訪時間限制,當時攝製組僅在美國呆了7天,扣除路上時間後,實際“泡”在美國國家檔案館裏用於資料採集的時間就只有3天。
攝製組能順利完成“海量”素材的採集,朱曉茜坦言,充分的準備工作是成功的關鍵。“在這之前,向隆萬已經連續好幾年到美國國家檔案館尋找資料,想要更加了解自己的父親。我們也在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寫好了整個故事結構,標明需要哪些素材,定向採集這些影像資料,最終構成了《東京審判》非常珍貴的歷史畫面。”
為了做到每一處史實都有據可循,攝製組還赴美、德、日進行實地拍攝,採訪了目前世界上研究東京審判最權威的專家學者,包括西方研究東京審判第一人大衛·科恩、日本東京審判研究第一人粟屋憲太郎等。其中,不少日本學者都是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媒體。
“我們採訪的日本專家學者,很多就是研究南京大屠殺的,他們還是有反思的,”朱曉茜回憶,“但在日本拍攝的時候,我們發現,日本的年輕人對(東京審判)這段歷史知道的不多,教材裏面也沒有,歷史考試也不會考這段。”
攝製組還採訪了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採訪中,鳩山由紀夫批評了安倍當局試圖否認東京審判的行為,認為這將會對戰後國際政治格局産生顛覆,其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東京審判》獲頒亞洲電視獎最佳系列紀錄片大獎,在朱曉茜看來,反映了亞洲主流意識對人類良知的共同感知,國際評委對戰爭的反思、對和平的珍惜達到了一個共識。
她還向記者透露,新一季《東京審判》現已完成製作,將站在國家立場,以大開大闔的恢宏之勢,呈現這段重要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