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包公,一位一千年前的北宋清官,為何能夠跨越千年時空,為百姓所銘記?
為什麼近一千年過去了,他的“清心詩”,他的家訓,還都迴響在我們耳邊,震耳發聵?
我想,這都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們這部紀錄片所要追尋的答案。
因為,我們要做的是一個真實的包公。
我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感受,包公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為關於他的傳説和故事太多。如,陳州放糧,包公鍘侄,狸貓換太子,三口禦鍘,日審陽、夜審陰,等等。在街頭隨便拉住一個人問問,都能説上幾個有關包公的傳説和故事。尤其是電視劇《包青天》中的情節,大家都耳熟能詳。其主題歌唱的“開封有個包青天”,很多人更是張口就來。
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包公究竟是個什麼人?很少有人知道。就是在包公的出生地與歸葬地合肥,大街小巷隨便找個人問問,很多人居然都不知道包公是合肥人。所以説,他又是一個“陌生人”。
而我們要拍的,是一個真實的包公。在浩如煙海的有關“包青天”的傳説中,我們怎麼才能把包公的紀錄片拍好呢?
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導演組經過大量的預採訪,翻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資料,尋訪了幾十名國內最著名的包公研究專家、歷史學者,我們發現,真實的包公故事,比起傳説毫不遜色,而且更加精彩,更加豐滿,更加生動,更加感人。
我們的片頭創意,就是要為包公雕一尊像。在一斧一鑿中,穿插了四個精彩的故事:“清心詩”、“七彈王魁”、“不持一硯歸”、“包公井”,因為我們要為大家呈現一個真實的包公。
201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講話時,專門引用了包公的“清心詩”。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河南蘭考的時候,勉勵當地的紀檢幹部,要當現代的“鐵包公”。看了我們的節目,也許大家能更好地理解“鐵包公”這三個字的含義,更能理解總書記的語重心長。
安徽的合肥、池州、天長,河南的開封,廣東的肇慶……我們循著包公的足跡一路走來。橫跨兩岸三地,在現實中追尋真實的包公故事。
特別感謝安徽省紀委、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等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
安徽省紀委領導不但親臨拍攝現場慰問指導,還多次前往北京,幫助導演組協調解決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他們還親自審看節目文本,數易其稿,力求精確完美表達。
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自始至終都積極支持本片的製作,在前期拍攝階段,就先行簽約。節目製作完成後,第一時間安排播出檔期。
安徽廣播電視臺高度重視此片製作,領導多次聽取工作進度彙報,跟隨導演組四處奔波,為拍攝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三集節目《清心直道》、《鐵面無私》、《以民為本》,通過現實和再現的穿插,尋訪包公精神的當代體現,為您講述包公為人、為官、為民的真實人生。
紀錄片《千年包公》,寄託我們千年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