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國美陳黃之戰是中國企業公司治理的典型案例,它反射出中國企業創始人過渡到規範的職業經理人艱苦的路線圖。我們的節目不在於預判陳黃孰是孰非,其意義在於中國學術界、企業界與媒體人共同進行一場中國企業治理變革的深層思辯。在中國企業的成長髮展中,國美事件不會是第一戰,也不會是最後一戰。[節目完整視頻]
職業經理人不是偉大股東服務,應該為全體職業經理人服務,它的使命使我們擺脫危機,使所有股東利益最大化。而陳曉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第二點,剛才講了股東淩駕於股東大會,之所以這樣,全是由黃光裕一人造成的。[詳細]
沒有中小股東,沒有投資方的介入,能有國美的今天嗎?如果沒有陳曉穩紮穩打,使公司的業績短時間內迅速回升,恢復我們在座的很多投資人的信心,何來今天之博弈呢?國美都有可能關門。[詳細]
大股東利益如果得不到保證的話,根本談不上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但是所有股東的利益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一定是具體表現在股份上,我們現在看到在這場爭論之中,大股東的合法權益或者意志實際上是無從表達的。[詳細]
主人如果出事的話,一個保姆在家裏承擔起了一定的責任,把家打理好,是不是就意味著這個保姆要替代這個主人呢?我不知道黃光裕如果出獄的話,管理層還會站在哪一方面,這是一個問題。[詳細]
我們現在説是的一個上市公司,是一個公司治理結構的問題,我認為這次事件是中國上市公司的進步,如果硬要回扯的話,往後宮裏面扯的話,那是你把黃光裕看成一個皇帝,把陳曉看成是一個諸葛亮,難道我們所有的投資者都是奴隸,或者難道是臣民嗎?[詳細]
這個陳曉,他是合法的,是股東大會都同意授予他的,並不是一個皇帝給了他一頂高帽子,他就到了這個位置上。現在他是去還是留,並不是某個人能夠決定的,而是股東大會能夠決定的。如果一個人眾叛親離的時候,我們會發覺他身邊的那些跟了他這麼多年的高管,現在都發生了轉向,那到底是誰的問題。[詳細]
本來一個人生下來都是非常寬廣的,結果硬要縮小到這麼小,非要在不是自己的地方找刺激,外求,不是內省,黃光裕或者陳曉,你到底能給中國企業帶來什麼價值,到底能給中國國美留下什麼價值,到底能給世世代代留下什麼機制?這個問題沒有思考,沒有説明白。[詳細]
國美的董事局有8個董事席位,陳曉是代表黃光裕出任的董事。是不是?所以這一字黃光裕要求召開股東大會罷免的僅僅是兩個董事席位,其他6個他都沒有提出罷免,這本身也是説他不想把事情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想整個的成建制地替換國美團隊,他僅僅是希望把聽不進他意見的陳曉清出這個董事局。[詳細]
現在中國企業治理結構最大麻煩,我們民營企業,特別是第一代民營企業業主,認為我是創始人,我是貨幣資本。所以凡是職業經理人做的事,哪怕是維護了股東利益,甚至從金錢從、從市值上來講損害了利益,損害了虛榮心、所謂控權較就要把你搞掉,從全社會來講,這樣完全不符合社會正義基本要求的行為。[詳細]
我自己創辦過企業,做過老闆,我覺得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創始人、大股東一定是有他的局限性的,經濟是有規律的,企業發展也是有規律的,陳曉即使是內部控制人也沒有關係,下次可以把他趕走,這樣企業的治理結構就開始在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就永遠沒有希望。[詳細]
不僅是黃光裕這樣,包括現在中國海爾、聯想,很多這樣的企業,都是一個創始人主導企業,怎麼過度。這是擺在我們所有企業上一個臺階面臨的一個根本性的大問題。[詳細]
如果黃光裕以前犯過一千次錯誤的,我覺得目前陳曉在用錯誤糾正錯誤。國美它是一個公眾公司,但事實上他是一股獨大。但是到現在,我們講有兩種公司治理是最不可靠的,一個就是一股獨大,一個就是內部人控制,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陳曉正在把一個公眾公司,從一股獨大的控制權轉向內部人控制的控制權,這是一個錯誤的方向。[詳細]
這對於中國職業經理人本來就不太平坦的進化之路增添了麻煩,至少推遲幾年吧。五年,十年,當然我希望大家對此有清醒的認識。我認為共享實際上是可以的,但是這個層面的確低了一點,弄了半天,職業經理人就是為了要分享,因為沒有分享到,所以造反。[詳細]
這件事讓中國的職業經理人痛苦了,我感覺到今天的陳曉已經和魚死網不破的陳曉,猴急狀態完全不一樣,已經平靜下來等待,出現什麼結果都可以接受,這對於陳曉也是一個進步。[詳細]
2010年10月15日起,每週五21:55《商道》欄目組重力推出60分鐘全新節目《商道•對手》
央視財經頻道分別專訪了國美之爭的雙方當事人,國美董事局主席陳曉,和黃光裕指定的國美候選董事鄒曉春。通過他們揭開國美股權之爭的重重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