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記者 郭勇)瓊瑤4月15日給廣電總局寫的一封公開信,引起一片譁然。瓊瑤在信中稱,于正編劇的《宮鎖連城》嚴重抄襲其作品《梅花烙》,請求立即停播該劇。
在文化産業,抄襲,一直為外界所抨擊,但始終沒能找到解決之道。所謂灰色地帶的存在,讓這種版權糾紛的案子,多以偃旗息鼓結束。
文化創意官司難斷
關於抄襲維權,轟動一時的案例是郭敬明的《夢裏花落知多少》案。
作家莊羽在2002年11月創作完成了小説《圈裏圈外》,並於2003年2月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北京圖書大廈銷售。莊羽認為,郭敬明《夢裏花落知多少》係抄襲《圈裏圈外》。法院認定,原告作品《圈裏圈外》發表在被告郭敬明作品《夢裏花落知多少》之前。郭敬明剽竊了莊羽作品具有獨創性的人物關係的內容,在12個主要情節上相同或者相似,在一般情節、語句上共57處相同或者相近似,造成兩書整體上構成實質性相似,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權。春風文藝出版社應當與被告郭敬明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被告北京圖書大廈公司進貨渠道合法,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應停止銷售。法院判決賠償20萬元。
此後,電視劇《潛伏》也打了一場維權官司。
《潛伏》熱播,引爆一波諜戰劇熱潮,《地下地上》就是其一。該劇在衛視播出時,最高收視率曾達到30%,一度超過了《潛伏》。因為該劇之中男主角取得上司信任的方式、主角假夫妻以及生活等,和《潛伏》極為相似,《潛伏》原作者龍一將《地上地下》作者石鍾山告上法庭。一直關注此案的北京市二中院知識産權庭長張曉津介紹,“在我們比對的過程中,看不到多數意見,可能就是5:5的結果,判斷實際上很難。”張曉津是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碩士,北京大學法學博士,中國知識産權法學研究會理事,她認為,原告龍一敗訴並不意外。
接下來,便是今年4月15日,瓊瑤控訴于正抄襲。瓊瑤甚至在公開信附錄了“抄襲”的證據。儘管網上力挺瓊瑤者眾多,但迄今為止,瓊瑤並未訴諸法律,事件如何定性、如何收場尚待時日。
法律程序並不複雜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張廣良認為,關於版權是否侵權,首先時間看誰先誰後,其次看是否實質相似。
張廣良是美國約翰o馬歇爾法學院知識産權法學碩士,北京大學知識産權法學博士,有13年法官經歷,歷任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産權審判庭法官、代庭長、研究室主任、審判委員會委員等職。
張廣良介紹,《著作權法》對抄襲認定是接觸加實質性相似。原告作品創作在先,只要能證明完成或者發表在被告的作品之前,可以滿足接觸的要件。如果兩部作品達到驚人的相似,錯誤都一樣,法官可以推定有接觸。劇本侵權,看看是不是有實質性相似,這可能需要借助鑒定機關。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副巡視員段玉萍介紹,抄襲維權應該到法院起訴,走民事審判程序。按照《著作權法》的規定,行政只是處理嚴重的版權侵權並且涉及到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抄襲行為屬於《著作權法》第47條調整的民事糾紛,行政機關不能做出處罰。
如果判定抄襲侵權成立,則可以有法院強制被告停止侵權,賠償損失。
灰色地帶傷害文化創意
遊走于借鑒、抄襲之間灰色地帶的影視作品,是否侵權在現實中很難界定。
張廣良介紹,《著作權法》保護作品的表達或者表現形式,不保護作品所體現的思想。而電視劇包括劇本的抄襲,經常涉及的是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或者故事發展的脈絡等等,如果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有很高的獨創性,這種雷同就可以認定為抄襲。如果是大而化之的故事情節,像陳世美和秦香蓮的故事,講忘恩負義的男人,是不能受《版權法》保護。
張曉津法官介紹,在司法實踐中判定是抄襲還是借鑒並非易事,因為合理借鑒與抄襲沒有一個可以量化的數字。“不能説這個百分比以內是借鑒,這個百分比以外是侵權?我們很難説這樣一個比例。”
我國是電視劇生産大國,2013年生産了電視劇17703集。而美國年産電視劇只有4000集左右,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電視劇無法登上熒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內容無新意,情節嚴重雷同。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我國電視劇供大於求,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電視劇不能播出,去年約有8000集積壓在倉庫。但是好的演員、編劇、導演太少,編劇過去3年寫一部劇,現在1年寫3部劇,質量下滑是必然。過剩的電視劇造成巨大的浪費,僅直接經濟損失至少達80億元。如果把80億元用於另一半電視劇,製作經費就能翻番,更容易出精品。
文化需要創意,在我國將文化作為未來産業發展重點的背景下,創新顯得尤為重要。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執法監管處趙傑處長認為,雖然按照法律規定,版權管理部門無法直接處理抄襲事件,但不論結果如何認定,瓊瑤事件對我國版權環境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