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一枝一葉總關情——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

發佈時間: 2014年04月17日 20: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人民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2月份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改過去持續升值的態勢,出現了一波貶值行情,如此出乎意料的行情著實令一些深信人民幣將持續升值的套利者心驚膽戰了一番,同時也引發了眾多關於央行主導人民幣貶值的聲音,甚至驚動了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財政部高級官員,讓美國“領導”都表示要“嚴重關切”。但實際上,人們只關注到近期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的貶值,卻忽略了另一項更能全面反映人民幣匯率走向的指標——有效匯率的走勢。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年初至2月末,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升值0.48%和1.57%,這反映出中國對主要貿易夥伴貨幣的匯率總體上仍然是升值的。這樣看來,所謂的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只不過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彈性的增強。

  此輪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貶值行情恰逢央行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之時,這也導致認為央行主導人民幣貶值論調的“市場佔有率”頗高。但在2月份中國的貿易逆差和外匯佔款數據出來後,大家才恍然發現這一輪貶值事出有因。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貿易逆差達229.8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則是順差8.8億美元。其實早在2月份市場對貿易數據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走勢就已經産生了分化,在一些人認為今年2月份中國出口仍將保持強勁的同時,也有部分參與者根據近年來中國進出口數據的季節性規律,敏感地意識到第一季度貿易順差很可能減少,甚至有些月份會出現逆差,貿易項下帶來的資金流入會大幅減少,由此降低了外匯市場上對人民幣的需求,引發人民幣匯率走貶。另一方面,放眼國際環境,1月份以來,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出現較大波動,一些國家貨幣匯率創下數年來新低。而美國縮減購債規模退出QE的措施又導致國際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加劇了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壓力。綜合國際、國內多方面因素分析,能夠明顯看出此次人民幣匯率下跌是反映了市場預期以及外匯市場供求變化的正常匯率波動。3月18日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份金融機構新增外匯佔款僅1282億元人民幣,大大低於1月份的4374億元,跌至近5個月的新低。招商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謝亞軒分析認為,如果2月中旬匯率走弱是央行有意壓低,就需要有央行大規模的外匯佔款,但2月外匯佔款比1月明顯下降,也印證了2月中旬以來的匯率走弱更多是外匯市場供求造成的。

  退一萬步來看,排除以上國際、國內影響因素,匯率的雙向波動也是市場的必然規律。回顧2005年至今,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各國復蘇的差異化進程,全球經濟幾起幾伏,但人民幣對美元卻持續升值了8年,這在國際貨幣史上也是不多見的。美國財政部在去年10月的匯率報告中也指出,如果計入通脹因素,自2005年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實際有效匯率已升值約45%。縱觀國際貨幣發展史,隨著一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一國貨幣匯率不可能長期維持單一走勢,建立富有彈性的匯率機制已經成為各國發展的共識。在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起伏不定的環境下,逐漸走向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必然漲跌互現,不可能長期只升不貶,對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簡單地做出升值或貶值的判斷都是不恰當的。隨著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的擴大,未來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將逐漸成為常態。

  至於一些美國官員們對近期人民幣匯率貶值的“特別關注”,則還有一個不得不説的美國每年的“常規”動作——每年4月份美國例行發佈的針對主要貿易對象的半年度匯率報告。過去多年,美國都要借助這一報告對中國的匯率政策指手畫腳一番,指責中國干預匯率市場。但隨著人民幣匯率逐漸向均衡水平靠近和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的進一步擴大,美國已不好意思再直接指責中國操縱匯率,只能在匯率報告發佈前營造點聲勢,安排個別官員跳出來喊喊話了,指望著能給中國一些壓力,也給人民幣一些升值的動力。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