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産業

反思蘭州供水危機

發佈時間: 2014年04月14日 20: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央視網(記者 閻海東)

  4月11日,蘭州曝出自來水苯含量嚴重超標。當日下午,蘭州市政府緊急通知,從11日11時到12日11時的24小時內,不宜飲用自來水,引發一場自來水危機。承擔蘭州四個主城區240多萬人供水重任的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也陷入輿論風暴。

  同時,導致蘭州水污染的“歷史悠久”的自流溝,也被“曬”的體無完膚。這條建成投用至今已運行近60年的自流溝,曾在上世紀80年代發生過底下化工管道漏油事件,可並未就此棄用,而是修補後使用至今。

  蘭州的自來水危機,是否暴露了我國城市供水系統脆弱的神經?

  威立雅的角色

  蘭州自來水危機爆發後,承擔供水的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也被推到了臺前。

  威立雅水務集團是全球三大水務集團之一,目前在全球擁有11個研發中心,為世界100多個國家提供服務。威立雅1994年進入中國,中國水網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底,威立雅中國的水處理總能力約1322萬噸/日,位列國內第二。

  蘭州自來水污染事件,並非威立雅旗下水廠的第一次污染事故。2013年5月,威立雅海口白沙門污水處理廠出水糞大腸菌群數超標,海口市環保局于2013年11月對其違法行為進行立案處罰,並責成威立雅集團採取有效措施。2012年9月,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對威立雅執行《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情況進行監督性監測時發現,威立雅焚燒爐廢氣多種元素超標,該項違規最終在2013年8月迎來環保部的公開處罰。

  威立雅旗下水廠屢出問題,原因在哪?

  威立雅進入中國後,于1997年6月與天津市供水部門簽訂合同投資3000萬美元改造經營淩莊水處理廠,並共同出資成立天津通用水務公司,其中威立雅持股55%,由此開始其在中國的經營之路。1998年和2002年,威立雅相繼通過招投標方式介入成都和上海的水務市場。尤其引發公眾關注的是,威立雅在天津通用水務公司持股達55%,在成都第六水廠的項目公司中持股60%,而上海浦東威立雅公司中,其也佔有50%的股份,均處於控股地位。

  2002年,威立雅水務將國際業務發展的戰略中心轉移到亞洲,並增加了在華投資比重,在國內多個城市的水務投標市場上連續出手,並成功進入北京、深圳、寶雞、昆明等城市的自來水及污水處理市場。據了解,威立雅最終拿下部分地區自來水企業股權時,一個明顯的取勝方法便是以高出競爭對手報價和資産估值的數倍出價。2006年9月15日,蘭州供水集團發佈針對45%的股權進行公開招標,威立雅水務以17.1億元的投標價中標,凈資産溢價達到280%。這一高溢價模式,也被威立雅運用到海口第一水務有限公司、天津市北水業。

  正是因為我國水務行業門檻不高,也令威立雅在華選擇合作夥伴時更傾向於金融資本。令人不解的是,在如此高溢價模式下,威立雅如何賺錢?水務行業分析師李華陽認為,高溢價收購幫助公司迅速提高中國市場佔有率,同金融資本合作,能保證高溢價收購項目的資金來源,同時也能將每個項目公司的管理權和控制權牢牢攢在手裏,但也令其在環保技術方面容易出現漏洞。

  雖然參股的各地自來水公司大多未佔據控股地位,但威立雅卻往往在雙方成立的合資公司下設立一家自己控股的運營公司,專門運營合資公司業務。國內水務項目普遍採取BOT模式將投資、運營兩個階段合二為一,威立雅的模式是將投資和運營兩項職能一分為二,項目投資階段是資金流出階段,對技術要求不高,而項目運營階段是資金流入階段,有一定技術含量。除了運營公司帶來的利潤外,威立雅的賺錢手法還包括與項目公司簽署顧問諮詢服務協議,每年獲得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顧問費。此外,還有政府管網系統維護等方面的收入。

  混亂的地下管網

  蘭州水危機暴露出管道佈局混亂所埋藏的隱患。

  蘭州威立雅公司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自流溝的確是蘭州自來水的一大隱患。據報道,蘭州市曾于2008年4月投資1.5億元對自流溝輸水管渠進行了整治,但目前來看這次整治似乎並未起到應有的效果。

  另據新華社4月13日報道,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教授、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成員王金生表示,初步判斷,蘭州自來水中的苯來源於蘭州石化上世紀80年代發生泄漏事故後滲入到地下的污染物。對於自流溝為何現在才出現苯污染,王金生解釋説,自流溝是水泥結構,每隔一段有一條收縮縫,自流溝的設計壽期到了以後,收縮縫老化,滯留區的含苯地下水通過收縮縫進入自流溝,進而污染到水質。這就意味著威立雅介入蘭州水務市場後承擔的管網維修工作做得並不到位。

  問題太多:超期使用多年的自流溝,自流溝附近的石化管網以及污染點附近的數十個開挖點發現的油污,經整治後自流溝周邊依然存在的違法建築、肆意排放工業廢水的工廠等問題。

  事實上,因城市地下管道布排混亂而引起的水污染問題早就被公眾關注。在發生該次水危機的蘭州,石油化工産業長期與居民區混雜在一起,這種現象在全國較為普遍現象。

  事實上,混亂的地下管網佈局威脅的不僅僅是城市飲水安全。2013年11月,青島發生了輸油管道爆燃事件,造成慘重的傷亡。這些多次發生的事故足以引起追問:輸油管線跟市政管網為什麼總是攪合在一起?

  飲水安全,政府還該做些什麼?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我國薄弱的供水系統與整個水價體系難逃干系。2012年的公開數據顯示,由於水價改革不到位,有30%的城市自來水廠虧損,25%的污水處理廠虧損,缺乏資金進行技術改造、維修、護理。

  威立雅等外資水務公司進入中國客觀上推動了水務市場化改革,但其收購資産時溢價過高,導致成本壓力過大,而很多必要的投資因此不能及時到位,勢必帶來安全隱患。

  另一方面,監督體制不健全也是制約水業的發展的一個因素。專家建議,由消費者建立的第三方監督體制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應及時披露運作、財務等信息,對於水質等監測數據目前可以做到實時公開的,政府應出臺有關強制措施,讓處於壟斷和暗箱操作中的水務管理處於公開透明的監督之下。

  事實上,早在2012年7月1日,我國就已經強制執行了最新飲用水標準,檢測指標有106項。不過,要讓人們切實享受到新標準帶來的好水質,除供水企業嚴格按照標準提供自來水之外,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真正地依照標準嚴把檢測關,並將檢測數據及時向社會公開。

  現實問題是,我國對水務行業的監管,水利部門和環保部門有交叉,前期建設水利部門監管,隨時的上報監測信息又劃歸環保部,這一機制亟待改革。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反思 蘭州供水危機 的新聞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