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資訊

外貿承壓下行 溫和增長可期——解讀第一季度外貿數據

發佈時間: 2014年04月10日 17: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新華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4月10日電題:外貿承壓下行 溫和增長可期——解讀第一季度外貿數據

  記者王希、高敬、張辛欣

  海關總署1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5.9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口3萬億元、進口2.9萬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3.7%、6.1%和1.2%。3月份當月,以人民幣計價,出口、進口則分別下降了9.2%和13.8%,此前一次月度數據雙下降的情況出現在去年6月。

  當前全球經濟總體回暖,為何進、出口同比再次雙雙下降?下行走勢會否持續?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説,從數字上看,前3個月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呈現同比下降的態勢,而且出口下降幅度較深,説明當前我國外貿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我們不能高估這種困難。

  他具體解釋説,去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中存在一些特別的因素,推高了同比基數。如果剔除這些因素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仍然運行在一個基本合理的區間,不能簡單得出外貿出現衰退的結論。

  統計數據顯示,相較于去年第一季度內地與香港高達71.2%貿易增速,今年前3個月內地對香港進出口貿易額同比下降31.4%,這一降幅直接影響總體進出口增速近4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認為,對港貿易的波動是導致3月份出口負增長的最主要因素,而除了對港貿易,前3個月我國對歐盟、美國、東盟以及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雙邊貿易仍保持增長,印證了外需環境的緩慢復蘇態勢。

  而進口方面,今年一季度,我國總體進口價格指數為95,表明進口價格同比下跌5%,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則普遍增加,表明一季度我國進口需求保持了較大的穩定性,主要是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低迷拉低了進口增速。

  業內認為,在成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之後,我國外貿增幅目前已經進入5%至10%的增長區間。這一調整除了外需格局變化外,更多地源自隨著國內要素成本上升而出現的出口競爭力變化,未來“中國製造”在美歐日等發達市場所佔的份額繼續大幅提升困難很大。考慮到新興市場自身經濟運行的脆弱性,中國與其發展雙邊貿易也不大可能“高歌猛進”。

  劉學智表示,隨著去年4、5月份有關部門注意到套利貿易並採取措施“擠水分”,非正常因素對數據的影響在4月中旬之後明顯減弱,從5、6月份起我國進出口數據有望回歸平穩增長通道。

  鄭躍聲認為,全球貿易增長預期有所好轉,“走出去”步伐加快、帶動與投資相關産品出口增長,加之深化改革為外貿穩定增長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下一步我國出口有望步入一個溫和增長期。

  “從全年來看,只要抓住發展機遇,積極培育外貿企業綜合競爭優勢,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實現7.5%的增長目標還是有可能的。”他説。

  事實上,從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等先行指數看,微觀主體的市場預期也有所改善:3月份PMI項下新出口訂單指數上升1.9個百分點,躍過臨界點達到50.1%。海關總署發佈的3月份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7,較上月提升0.4,顯示二季度出口形勢或將有所好轉。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看來,除了關注數據本身,我們更應注重數據背後進出口結構和貿易方式正在發生的變化。例如,儘管一季度加工貿易明顯下降,但一般貿易仍實現了6.4%的平穩增長,顯示外貿企業自主發展能力逐步增強。同時,一部分企業主動轉型、加強創新的意願明顯增強,在控製成本、開發新産品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劉學智 外貿出口 的新聞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