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許曉青 張崇防 呂秋平)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後逐步形成的“絲綢之路”概念,在全國兩會期間以新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時,先後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李偉建表示,“一帶一路”是我國外交領域的創新。新絲綢之路概念的提出,不僅表達了中國與世界持續開展經濟合作的意願,而且具有包容性和文化內涵。
這位專家説,前不久一名科威特商人告訴他“很期待絲綢之路經濟帶延伸到家門口”,認為這樣的經濟合作,將帶來當地可持續的貿易機會,令城市更加繁榮。
外交部部長王毅8日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絲綢之路精神的核心是和平、友好、開放和包容。“一帶一路”的主線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優先是互聯互通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目的就是合作共贏,打造利益共同體。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章義和認為,近年來中國與東南亞、中亞、西亞、東歐等地的經貿關係往來日趨熱絡、成熟,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僅輸出資金、技術和投資項目到這些國家和地區,也正在增進與各國各地區多層次多領域的溝通交流。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蘊嶺説,外界不少人對我國的新絲綢之路構想不甚了解,很有必要進一步闡明我方意圖。
他説,西方國家崛起後往往搞海洋霸權,借助“船堅炮利”與他國強行貿易。中國和平發展後注重的是開拓海上自由貿易和文明交流的新機遇。
“絲路復興不是中國搞經濟擴張,更不是謀求海洋霸權,而是將各自優勢轉變成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他説。
一些代表委員還注意到,今年以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框架下的多領域跨國合作已起步。比如今年1月,哈密南-鄭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入運營,為今後我國參與打造亞洲區域“超級電網”、深化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下的跨國能源合作奠定了基礎。
長期從事南亞問題研究的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干城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崛起,新絲綢之路作為一個柔性概念,將有助於中國與周邊國家增進友好關係,是放眼長遠的外交戰略。
搜索更多 絲綢之路 新媒體 的新聞
- 2012-09-25 08:16:36 [絲綢之路上的美食]廚具市場
- 2012-07-28 13:10:00 《消費主張》 20120728 淘樂進行時——胡楊樹下美食多
- 2013-04-22 18:30:00 Culture Express 04/2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