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

鐘準:中國與歐洲——合作大於分歧的夥伴

發佈時間: 2014年03月29日 08: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手機看新聞

領導人視頻集

原標題:

  3月22日至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偕夫人彭麗媛,將先後訪問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國。在此期間,習近平參加了在荷蘭舉行的核安全峰會,並與多國元首進行了會晤。27日,習近平來到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了關於文明之間平等包容和“中國夢”的演講。而最後一站,習主席將訪問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長達十天的歐洲之行,傳遞出中歐關係發展的新信號。

  可能有的讀者還不太熟悉歐盟以及它和28個成員國的關係。簡單地説,歐盟是介於國際組織和超國家政府之間的一種特殊政體。它比一般國際組織管得更多。例如,歐盟有自己獨立的議會、法院,有相當於“總統”的理事會主席和類似于“外長”的高級代表。歐盟還通過自己的中央銀行發行歐元,統一各成員國對外的關稅,因此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歐盟又不是一個超級國家。比如歐盟一直試圖統一協調各成員國的外交政策,用一個聲音説話,但在現實中歐洲各國之間的分歧仍然存在,互相拆臺屢見不鮮。這樣一種複雜的結構,有時也讓外國領導人在跟歐洲人打交道時感到困惑:你們到底誰説了算?

  過去十年來中國與歐洲的一些分歧和矛盾,也和歐盟與成員國之間政令不一有關。有時是我們與個別成員國達成了協議,在歐盟層面被否決掉。比方説始於1989年的歐盟對華軍售禁令,2005年左右歐盟主要大國法德都向我們承諾要推動廢除軍售禁令。但在歐盟內部的磋商上,某些沒有武器出口利益的小成員國以中國人權狀況為由,反對廢除禁令,最終此事不了了之。有時是中國與歐盟達成了紙面上的“戰略夥伴關係”,要互信互利,但英法德等主要成員國的首腦,出於自己國內選舉政治的考慮,都做出過類似會見達賴等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情。

  儘管麻煩重重,中國與歐洲之間的合作仍然成果顯著。在經貿領域,歐盟連續10年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則連續11年成為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2013年中歐貿易額高達5662億美元,約佔世界貿易額的一成。習近平訪問法國時,一次就確認中國將以100億美元購買70架空客客機。而在訪問德國期間,習主席將參觀位於杜伊斯堡的集裝箱碼頭,屆時將有一列從重慶始發的貨運火車抵達港口。這代表著通過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我國中西部地區與歐洲的貿易往來也將上一個臺階。除此之外,中歐合作在近年來還擴展到城鎮化、能源消費等領域。實際上,雙方在這些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眾所週知,我國在經濟高速發展和大力城市化的同時,也面臨著城鄉統籌、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多種挑戰。而歐洲已經走過了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在打造智慧、綠色、低碳城市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可供我國各地參考學習。

  相比合作的顯著成果和巨大潛力,中歐關係雖然存在客觀的困難和挑戰,但並沒有那麼嚴峻。首先,雙方並不存在直接的軍事安全問題。和中美、中俄關係不同,中國和歐洲分處歐亞大陸的兩端,目前不太可能派兵到對方的家門口。儘管中歐在敘利亞危機、烏克蘭危機等問題上存在著不同看法,但在場上角力的主要還是美俄兩國,中歐作為敲邊鼓的角色,不至於因為立場問題而撕破臉皮。其次,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雖然持續不斷,但基本上屬於貿易夥伴之間的正常現象,都可以通過雙邊談判或在WTO機制下協商解決。就在習近平出訪前夕,中國商務部宣佈就歐盟葡萄酒和多晶硅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案達成和解。而歐盟可能就此收回對我國中興、華為電信設備徵收懲罰性關稅的威脅。

  作為兩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地區,儘管中國與歐洲之間在歷史文化、政治現實上差異明顯,但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巴黎演講時所説,“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這既是説給歐洲人聽的,不要總以文明自居,對他國指手畫腳,傷害合作;也是説給中國人聽的,他提到玄奘,提醒我們勿忘虛心取經的精神。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