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透視京津冀經濟圈

發佈時間: 2014年03月24日 1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央視網(記者包徵宇)

  有許多困惑與難題,圍繞著京津冀地區:

  為什麼北京如此臃腫龐大,患上了嚴重的城市病,離北京、天津不到3小時車程的河北廣大地區如此的窮,而不能受到經濟輻射?

  為什麼明明有了天津港,北京卻捨近求遠去和唐山合作開發京唐港?

  為什麼在霧霾天裏,北京人渴望冀北山區能夠帶來風,但北京人也知道,這霧霾天也有眾多河北污染源的貢獻?

  協同發展需要頂層推動

  在國家層面,對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劃,始於2004 年11 月。彼時國家發改委就已正式啟動“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編制。但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份規劃編制強調了三地的“平等地位”,缺乏軸心,所以在“十一五”期間就夭折了。

  雖然在2011 年出臺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概念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但是《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由國家發改委提交國務院數年後,至今尚未獲批。

  “京津冀一體化”提了很多年,卻始終沒有最終方案,而且是河北方面單方面很熱心,北京、天津方面持冷淡態度。

  據媒體報道,2011年5月,河北省就編制了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規劃,並在當年6月在北京召開了首屆環北京都市圈城市發展峰會。但北京市政府方面並沒有人出席這次會議。

  不只是北京,天津市同樣是漠不關心。

  天津學者此前多有建議,希望京津冀協調發展,將天津建設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就是南開大學教授提出的。當然,南開大學還有教授曾經提出京津一體發展方案,但遭到當時天津方面的否定。

  有專家直言,京津冀難以協調發展,更多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如果想打破這一僵局,無疑需要高層的強力推動。

  隨著2013年3月全國兩會後新一屆政府的履職,中央高層在多個場合力推京津冀一體化。

  此後,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別就打造首都經濟圈兩兩簽署合作框架協議,但戲劇性的是,這一次是由在合作關係中被傳統上視為更為強勢、更有話語權的一方,到另一方城市簽署協議。

  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市長王安順等組成的北京代表團,親自到天津、河北簽署協議,而天津代表團則是去到河北簽署協議,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在嚴重的霧霾天氣中來到南鑼鼓巷考察調研,並就推進北京發展和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次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要努力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彙報後説道。

  在座談會上,習近平就京津冀一體化提出了七點要求。

  七個關注點

  七點要求的提出,與目前京津冀城市圈的現狀高度相關,即:自2012年年底起,京津冀地區長時間被重度污染天氣籠罩,威脅到了北京的生存,同時北京由於城市功能、産業、人口過於集中導致的“大城市病”日益突出。

  從中央到北京市,從政府到媒體,對這種現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或進行了多次重點關注,可以視為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緩解北京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的先行動作。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認為,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執行存在一系列問題,迫切需要頂層設計。所以習近平在2月26日座談會中首先提到“要著力加強頂層設計”,明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責任主體,有利於制定出明確、統一的規劃,這也是首次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肖金成表示,相信國家層面很快會出臺關於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規劃的正式文件,明確、統一的規劃三地的功能定位、産業分工、城市佈局、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在操作層面形成具體的實施措施。

  “一畝三分地”的行政壁壘導致競爭大於合作。京津冀三地分屬不同的行政轄區,地方政府出於本地區GDP及政績的考慮,在吸引産業、投資、資源、人才等要素的時候,往往地區間競爭的成分大於合作。要實現跨區域的合作,需要更高層次行政級別力量的推動和協調。

  因此,習近平所提出的要求中第二條就言明,“要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充分發揮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發展協調機制的作用。”

  針對第三條“要著力加快推進産業對接協作,理順三地産業發展鏈條”,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弘指出,目前京津冀區域分工和産業佈局不合理,一體化程度低。目前,三地彼此相對封閉,産業分工相對獨立,尚未形成合理的産業梯度和緊密的産業鏈聯絡,並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産業同質化現象,例如北京、天津的汽車産業,河北、天津同時進行的港口建設等。

  政策展望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提出,與北京“大城市病”治理的必要性是緊密聯絡的。北京市社科聯副主席文魁認為,在功能定位和産業分工方面,最有可能的方向是將一些與北京戰略定位和首都核心功能不符的産業,尤其是工業,向河北和天津遷移,並帶動部分人口向河北和天津轉移,以解決北京的“大城市病”,讓北京放下人口承載能力不足的沉重包袱。

  河北與北京、天津經濟發展差距較大,因此文魁預計河北將是承接産業和人口轉入的重點區域,相關政策受惠力度最大。

  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在“兩會”期間談到,河北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主要扮演兩種角色:一是服務的角色,河北要為北京建設和諧宜居之都服務,河北要強化生態保障功能,這是河北省義不容辭的責任;二是受益的角色,北京向河北轉移産業,對河北來説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也是對河北的巨大支持。

  近年來,整個華北地區不斷遭受嚴重霧霾襲擊。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京津冀地區一體化在議而不行多年後驟然提速的直接原因。對具有空間流動性的大氣污染問題,僅靠其中任何一地,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尋求區域協作。事實上,當年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也是在遭受嚴重的跨區生態危機和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後,才啟動了環境治理方面的區域協作。

  2013年以來,京津冀地區聯防聯控治霾獲得實質性進展。2013年9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正式出臺,提出將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大氣污染較嚴重區域進行重點防治。同年10月,京、津、冀、晉、蒙、魯六省區正式啟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實施“責任共擔、信息共享、協商統籌、聯防聯控”。2014年2月,中國氣象局與環保部首次聯合發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預報;同時,京津冀正在國控站點之外布設大氣環境的區域監測站點。

  目前,全國人大已就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治理的聯防聯控事項到河北省進行調研,預計聯防聯控治霾或將正式納入立法進程。

  另外,發達暢通的交通網絡是區域一體化的前提條件,而目前京津冀地區的交通網絡尚未實現統一規劃,城市群之間尚未形成完善的交通聯絡。習近平在講話中,著重提到“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交通一體化”等內容,體現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對基礎設施和交通體系建設的重視程度。因此,預計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完成後,將會出臺較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