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過度監管恐扼殺互聯網金融創新

發佈時間: 2014年03月19日 0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開弓就沒有回頭箭,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修修補補。而打破特權壟斷是當前我國全面改革的最大阻力。在強大的利益干擾下,特權壟斷似乎沒有被真正地切斷,反而其囂張的氣焰愈發強烈。

  近一段時期,傳統銀行與餘額寶之爭當屬社會最為關注的焦點。3月14日,央行發文叫停了二維碼支付以及虛擬信用卡。近日,又有消息指出,央行擬嚴格限制第三方支付,即轉賬單筆不能超過1000元,消費單筆不能超出5000元。此消息一齣,馬上引起社會的熱議。

  媒體披露的信息顯示,根據《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草案,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支付機構應對轉賬轉入資金進行單獨管理,轉入資金只能用於消費和轉賬轉出,不得向銀行賬戶回提。個人支付賬戶的資金來源僅限于本人同名人民幣央行借記賬戶。此外,也有草案指出,個人支付賬戶單筆消費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同一個人客戶所有支付賬戶消費月累計金額不得超過1萬元。超過限額,應該通過客戶的銀行賬戶辦理。

  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日公開表示並不會取締餘額寶。但是,對餘額寶等金融業務的監管政策會更加完善。如果上述草案得到通過,必然會對互聯網金融構成很大的影響。筆者對上述提及的一系列措施産生如下的質疑。

  第一,管理層的金融監管是否過度?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餘額寶們憑藉著較高的年化收益率、便捷的交易模式以及低投資準入門檻等特點而深受普通民眾的歡迎。在各類寶瘋狂崛起的同時,監管確實需要。但是,如何監管卻是一種學問。

  針對近期管理層頒布的一系列監管措施,在大家看來,監管的力度似乎過大了。若以近期熱議的草案分析,嚴格限制轉賬與消費的金額,且限額過小,確實不利於相關産品的發展。再以3月14日的措施為例,央行發文暫停了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實質上屬於對金融創新的扼殺。

  第二,打擊背後會否牽涉到利益者的切身利益?在金融創新持續升溫之際,管理層的過度監管已然影響到互聯網金融的生死存亡。或者可以這樣認為,相關利益者表面上打著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口號,實質上卻是對互聯網金融進行一次全面性的清算。

  長期存在的特權壟斷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就迅速崛起的互聯網金融而言,管理層更應該合理引導,肯定它的創新模式,而不是用過度的監管手段進行扼殺。

  過去,傳統銀行業依靠特權壟斷實現了鉅額的利潤。而其中,息差以及中間業務收入成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以息差收入為例,按照國外成熟銀行的標準,一般的息差設定在1.5%左右。而國內則設置在3%以上。再以中間業務收入為例,2003年傳統銀行中間業務收入項目中的收費項目為300多種,而如今達到3000多種。更有數據監測,以銀行卡為例的各種收費費用達到其中間業務收入的50%以上。可以這樣認為,傳統銀行的特權壟斷因素維持著龐大的息差以及中間業務收入,也是傳統銀行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對餘額寶們的瘋狂進攻,傳統銀行只能徹底改革,適應利率市場化的發展,而不是頑強抵抗,動用一切的力量阻礙金融創新,以維繫原有的利益。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