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記者 史江鑫)近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聯合發佈了《化解産能過剩專題報告之八:氟硅行業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我國氟化工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産能已明顯過剩”,其中以無機氟化物、氟化烷烴及ODS替代品表現較為明顯。
2009年,我國國內整個氟化工産業産值為300億元,2010年由於全産業鏈價格大幅上漲,全行業産值增長到500億-600億元。因高技術、高性能、高附加值,氟化工曾一度被業界稱為“黃金産業”,近年來,隨著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産能無限擴大,導致無序競爭,螢石資源消耗過快,已嚴重影響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産能過剩與需求脫節
經過2011年的黃金期後,國內各地加大了對氟化工重要原料--螢石的産能建設,據不完全統計,當前,甘肅、陜西、四川等17個省市區已經建成或在建、擬建氟化工産業園(基地)超過40個,這些氟化工基地的建設已加劇了行業競爭。
據了解,2013年螢石成品産量達590萬噸,同比漲3.5%,由於産能過剩加之國內外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氟化工行業發展一落千丈。2013年97螢石濕粉最高價為1950元/噸,同比跌11.37%,出現在一月份。三季度因市場受挫連連,七月末市場報價跌至1521元/噸,成為年內最低點。
卓創資訊分析師郭彥慧表示,由於下游頻頻走跌,市場難獲看漲動力,且自5月起,下游市場進入快速下跌通道,加之宏觀經濟環境孱弱令需求景氣度滑落,粉料報價開始下滑,同時,競價出貨也拉低了市價。
行業開工率低位運行
經過2005-2012年曆時7年的快速産能擴張后,2013年,國內甲烷氯化物行業進入洗牌階段,成本倒挂掣肘下,部分工廠開工率始終維持低位運行。
山東大海金茂鋁業于2012年12月投産的12萬噸/年裝置,開工率僅3成左右,且自2013年7月的環保檢查開始,裝置全部停車,後續開車情況不佳。
江蘇梅蘭化工因裝置老化,28萬噸/年裝置全年開工率基本維持在5成左右。
特別是山東魯西化工,因液氯自供量不足,需外採一部分液氯,加上2013年液氯價格保持高位震蕩,綜合成本較其他廠家偏高,廠家于2012年10月份投産的20萬噸/年裝置基本處於停車狀態。
卓創資訊分析師郭彥慧認為,行業産能過剩嚴重,並由此造成需求低迷加劇,利潤低廉等是廠家開工率持續走低的關鍵原因。
上述報告還顯示,2012年氫氟酸裝置平均開率不到60%,氟化鋁在40%左右,産品價格較2011年高點時下跌50%左右,大都處於虧損狀態,企業經營困難。但投資熱度有增無減,氟化鋁、新型製冷劑(HFC134a、HFC-32、HFC-125)等按照目前公佈的在建和擬建項目規模,到2015年可以滿足全球的需求還有富餘。
內憂外患的夾擊
根據《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的要求,我國需在2013年將製冷劑R22生産和消費量凍結在2009年至2010年的平均水平,2015年淘汰凍結水平的10%,2020年淘汰35%,2030年淘汰所有製造業的生産與消費。
2013年作為R22受環保配額量壓制的起始年,環保部下發生産配額量為30.84萬噸,僅佔國內總産能的39%左右。
八月底由於配額量提前用完引發的供應偏緊的現象令部分企業始料未及,市場一度出現“有價無量”的現象,這也為新政策實施所必須經歷的適應期。前車之鑒將令企業在後續的淘汰進程中進入調整期,2014年合理排産可能性較大。
難産的産業發展政策
針對行業存在的問題,早在2011年3月,工信部就發佈了《氟化氫行業準入條件》,規定新建生産企業的氟化氫總規模不得低於5萬噸/年,且應當有穩定可靠的螢石資源保障,但該準入條件只針對氟化氫品種。
隨後,備受業內期待的《氟化工産業政策》針對幾乎所有的氟化工産品做出更嚴格的準入規定,且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涉及規模、關鍵原材料、綜合能耗等多個方面,部分品種不僅新建,包括改擴建都進行了限制。同時,産業政策對上遊氫氟酸的能耗、環保、進出口政策也做了全面規定。
記者了解到,這份由工信部組織、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起草的《氟化工産業政策》已于2012年9月底上報國家工信部,不少業內人士及專家普遍認為該政策會在當年年底公佈。然而,一年過去了,政策仍未出來。
“目前政府的重點還是放在對國民經濟影響大、産能過剩問題更嚴重的一些行業如鋼鐵、平板玻璃等。”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秘書長葛方明表示,“其實氟化工行業的産能過剩問題已越來越突出,必須儘快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實行總量控制,優化産業佈局,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産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