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記者近日在北京街頭采訪調查發現,受兩大打車軟體的刺激,馬路上挂著“暫停牌”的空出租車越來越多,或是奔赴“搶單”後約定的接客地點,或是停在路邊等著“搶單”,對於身邊的招手攔車則熟視無睹。(1月23日《北京青年報》)
“打車軟體”已化為“拒載硬體”,堪嘆。從各地實施情況來看,雖然滿足了少數乘客的“特殊需求”,卻增加了市民出行成本,加重了路邊打車難,並成為行業監管“灰色地帶”。當“打車軟體”背離了化解打車難的初衷,反而成為助推打車難的一種“工具”時,其可行性就值得考量了。更何況,各地出臺的《出租車汽車管理條例》中均有明確規定,司機不議價、不拒載。而“訂車軟體”的興起,雖然可給訂車提供方便,卻打了議價、拒載的“擦邊球”。
“打車軟體”的尷尬現狀,值得各方反思。有關管理部門和出租車行業,都忽視了出租車的基本屬性——其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種補充,屬於準公共産品,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也享受政府一定的補貼。既然政府提供了補貼,就表明政府在向出租車企業花錢買服務,出租車也承擔了一定的公共服務職能,就不能一味地以牟利為目的,理應向市民提供優質的服務。可見,出租車司機拿挑客、議價、拒載等低劣手段,去傷害市民,已經背棄了向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的社會責任,理應受到監督和懲戒。 (汪昌蓮)
搜索更多 打車軟體 拒載硬體 的新聞
- 2013-11-22 10:24:48 [視頻]“打車軟體”市場調查:打車軟體比燒錢 出租司機添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