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産業

深化種業科研體制改革:為糧食安全固本強基

發佈時間: 2014年01月19日 15: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新華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新華網哈爾濱12月26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管建濤)近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主持召開扶貧開發和現代種業工作座談會時指出,種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命線”,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要深化種業科研體制改革,著力培育壯大“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組織好良種重大科研攻關,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繁育基地建設,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建設種業強國。

  我國種業科研不斷取得顯著進步,同時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實現農業現代化對農作物種業發展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我國農作物種業發展現狀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還不相適應。

  種業是農業生産的第一産業鏈。目前,世界絕大多數種子供應已被美、法、德等西方國家種業公司壟斷,國際種業對中國市場的控制力也在逐漸增加。在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生産中,科技“短板”十分明顯,種子産業發展也相對滯後。

  一些農業專家認為,育種科研投入不足是我國種子産業落後的基礎原因。國外一些大型種業公司研發投入已經佔營業額的10%-15%,但我國種子科研投入總體水平還比較低。

  此外,專家還指出,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也要進一步改進農業科研的評價機制和標準。黑龍江省大豆專家劉忠堂認為,育種是方法學,也叫實用科學,對相關科研人員的評價不宜以發表論文為主,而應是能不能選出優良品種,和選出的優良品種推廣面積大小。

  為促進種業科研發展,2012年末,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明確提出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産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

  “我國是世界‘大豆之鄉’,大豆品種的種質資源在世界上都是比較好的,這種國內特有的種質資源需要特殊保護。”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作物遺傳育種學教授王振華説。

  “保護之外,種質創新更重要。”王振華認為,和國外大型育種公司相比,國內種業在投入、人才、研發能力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必須不斷堅持種質創新,才能推進現代種業發展。

  “應把種質資源研究作為種子安全戰略的重中之重。”一些專家強調,要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和引進育種專家,完善國內種子法規體系,把種質資源研究作為種子安全戰略的基點,構建強有力的種業知識産權保護體系。

  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要牢牢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必須加快制訂和實施‘種業振興計劃’。”黑龍江省農科院總農經師矯江等專家認為,農業科研的基礎性、公益性特點突出,育種要多年才能見成效。國家應制訂多元化、多梯次的種業扶持政策,在增加財政投入的同時,必須同時學會更多地利用市場機制扶持、做大種子産業。

  專家認為,種子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研發能力弱是當前種業研發主體的重要問題。今後幾年,我國應探索現代種業發展新機制,培育壯大種子企業,在財政投入、項目建設、稅收優惠等方面加強政策扶持,打造中國“種業航母”。

  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也尤為重要。王振華等人建議,對研發週期長、不容易量化考察的育種領域,國家應加大公益性投入,通過提高該領域農業科研人員待遇等方式調動研發積極性,推動我國種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