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産業

啤酒業背後的資本操盤手

發佈時間: 2014年01月04日 13: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2013年12月30日晚間消息,全球第四大釀酒商丹麥嘉士伯將出資15.6億元(約合2.5億美元)收購重慶啤酒集團資産管理公司100%的股權。嘉士伯之前還曾以29億元收購了重慶啤酒30.3%的股權。

  中國重慶啤酒集團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八家啤酒企業位於江蘇、安徽和浙江,年總産能達到12億升,主要銷售重慶啤酒授權的品牌和天目湖啤酒,而後者的大股東也是嘉士伯。

  嘉士伯發言人稱,“這八家啤酒企業鞏固了我們在華東地區的地位。我們目前是中國中部和西部地區實力最強的啤酒企業,讓我們在適當的市場留下足跡。”

  中國市場的誘惑

  在中國這樣的大市場中,給人的想象空間幾乎是無限的。任何一份商業計劃書在描述這樣的市場時都難免要激揚起來,啤酒也不例外,聚集在其周圍的資本不會坐等市場的良機。

  早在2002年,中國啤酒業産銷量就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産銷大國,但中國32升的年人均啤酒消費量,不説與啤酒消費大國捷克、德國、美國等超過100升的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就是與北京、上海80余升的消費水平相比也差距不小。

  中國啤酒市場無論市場容量、人均購買力,還是開放程度、制度環境等,均有良好的條件。而由此可能形成的利潤誘惑,讓任何資本都無法拒絕。於是,外資的與本土的各路英豪及幕後玩家相互角力,彼此滲透,開始了中國啤酒業的重塑之旅。

  國內啤酒早已有了洋血統

  可以預見的市場潛力讓眾多世界品牌紛紛轉向中國。誠如嘉士伯發言人所説,作為一個外資企業,卻是中國中西部最大的啤酒企業。

  早在2003年,嘉士伯就先後將雲南華獅啤酒廠和大理啤酒廠全部收入囊中;2008年4月,嘉士伯通過收購股權方式已經成為上市公司新疆啤酒花的實際控制人。此外,嘉士伯與蘭州黃河和西藏發展都合資成立了啤酒公司,雙方各佔50%股份。據了解,啤酒花、重慶啤酒、蘭州黃河和西藏發展在我國新疆、重慶、甘肅和西藏地區啤酒市場佔有率分別高達85%、75%、75%和50%。

  嘉士伯通過對近20家知名啤酒企業採取控股和合資的方式,佔領了西部啤酒市場的半壁江山。2012年,嘉士伯實現凈利潤61億元人民幣,但其全球銷量僅增長1%,亞洲業務增長則達19%。

  世界四大啤酒公司中,除去上文提及的嘉士伯,南非啤酒巨頭SAB米勒已經控制了雪花啤酒49%的股份,世界最大啤酒商比利時百威英博集團旗下的眾多本土啤酒品牌中有哈爾濱、雪津啤酒、維雪等25個品牌。百威英博啤酒集團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啤酒生産商之一。35個啤酒生産廠,在中國五個大省中排名第一。

  據統計,外國洋品牌至少控制了我國40%的生産規模和超過60%的高端啤酒市場。

  未來趨勢:兩極分化

  對於未來啤酒行業的發展趨勢,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認為:“我國啤酒行業的發展方向既不會同於美國、日本的寡頭式集約型發展,也不會像德國的小規模分散型發展,而將是一個兩極分化的發展趨勢,即大的更大,小的更小,中型規模的企業會越來越少。”

  何勇認為,外資品牌高調入主本土市場這一形勢,雖然給本土啤酒企業帶來諸多危機,但同時還會給這些企業帶來更多的機遇。

  一方面,像青島啤酒、燕京啤酒這類一線啤酒品牌會在加快實施品牌全國化進程的同時,更加積極地開拓國際市場,積極地走出去,推進品牌的國際化。

  另一方面,隨著國際啤酒巨頭對中國啤酒市場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百威、喜力、嘉士伯等較早進入中國的國際品牌在中國的影響力會迅速提高,帶動消費者對啤酒消費的整體熱情,而特別是像北京、山東這樣的地區,消費者普遍首選當地啤酒品牌,拉動地區啤酒市場消費,快速提升其品牌競爭力,並在一定區域內形成一種消費慣性,這有助於本土啤酒企業穩固根基,拓展市場。(央視網記者 蘭軍報道)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啤酒業 資本操盤手 的新聞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