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2014年中國經濟最大紅利是改革

發佈時間: 2014年01月03日 10: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時光匆匆,我們已經進入了2014年。在踏入新年門檻的時候,人們總是滿懷著憧憬,希望借著萬象更新的時機,在新的一年能夠有更大的收穫。就中國經濟來説,在經歷了連續幾年的經濟增速下行以後,人們更是希望中國經濟能夠在新的一年裏走出低谷,迎來國民經濟收入與民眾收入“比翼齊飛”的局面。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持續將近20年的高增長以後,最近幾年步入了增長平滑期,2013年全年的GDP增長數據尚未公佈,而從前三季度平均增速7.7%的現實,以及第四季度前兩個月各項經濟數據都有上翹表現來看,完成年初制定的7.5%的增長目標已基本沒有懸念,但與往年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這種情況自然將影響到2014年的經濟運行。

  然而,觀察經濟運行的情況,GDP增長指標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應該是經濟結構的順暢和市場活力的奔涌。進入本世紀以後,國民經濟在充分享受從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帶來的增長紅利,保持強勁增長以後,其進一步改革的動力卻有所衰退,政府為了GDP的高速增長而過度偏重於依賴投資擴張,導致經濟增長的質量有所下降。特別是由於社會經濟改革的滯後而形成的固有利益集團,已經成為進一步改革的阻力,它的一個結果便是導致市場結構開始板結化,民營經濟的發展勢頭受到遏制,而國民經濟增長的成果也未能讓最廣大的民眾分享。

  面對經濟運行出現的這種不利局面,從頂層到底層對於改革已經形成了最大共識。在中共十八大上形成的執政黨新的領導集體和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上形成的新政府啟動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戰略部署。去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決定包容了民眾的迫切期待,為中國未來7年(2014—2020年)的改革和發展制定了明確的路線圖。而在三中全會召開之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經啟動,2013年中央政府所推出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其力度之大為近年少有,而其中涉及經濟的大動作就有行政審批事項的取消和下放、小微企業減免稅、開放民間金融、公司註冊取消資本金限制、建立上海自貿區等等。這些改革舉措都是在為未來幾年的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制度性基礎。可以期待,進入2014年後,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續推進,將成為保證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紅利。

  當然,2014年的中國經濟運行,還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內生動力仍然偏弱,一些行業産能嚴重過剩,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上升等。與此同時,世界經濟雖然可能會延續緩慢復蘇態勢,但不確定性依然很大,特別是美聯儲開始逐月減縮量化寬鬆和人民幣匯率在本年度很可能上升到“破6”位置,都將對中國的外貿出口和內部市場産生新的壓力,從而影響到中國經濟的穩定,這也決定了對2014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不應該抱太高的期望。進入新年第一天,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去年12月PMI指數為51.0%,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雖然這種回落帶有一定的季節性因素,但説明去年下半年以來形成的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夠穩固。而要讓中國經濟克服這些困難,在新的一年保持平穩運行,最關鍵的還是在於按照三中全會精神的要求,推進改革,打破各種制度性桎梏,為市場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活力。

  大計謀而後定,大勢察然後行。2014年中國經濟的最大紅利只能是改革。而全面深化改革,著重點在增強動力、釋放活力,落腳點在調整經濟結構,保障民生。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歸根結底要靠內生動力和活力的不斷激發、充分釋放。當前受一些不合理體制機制的制約,龐大的內需仍未充分啟動,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仍未確立,民間微觀主體的投資意願依然沒有激發出來。因此需要政府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讓市場充分發揮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只有政府自覺地收起干預市場的手,阻礙改革的固有利益集團才會“無用武之地”,市場的活力也才能逐漸地得到釋放,並且轉化為經濟增長的紅利。

  周俊生(上海 學者)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經濟運行 紅利 的新聞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