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遲來的身影:民航市場的中國客機

發佈時間: 2013年12月31日 17: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12月30日,ARJ21-700新支線飛機首批交付的兩架飛機,在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飛機總裝車間下線,這標誌著ARJ21-700新支線飛機預投産工作邁出重要一步。

  據介紹,ARJ21-700飛機是我國第一款完全按照國際標準研製的渦扇噴氣支線客機,填補了國內民機研製和適航審定領域的諸多空白。

  ARJ21-700從啟動製造到下線,經歷了十多年時間。ARJ21飛機項目2002年4月正式立項,2002年9月成立了中航商用飛機有限公司以負責運作ARJ21項目。該機型起初由中航商用飛機有限公司工程部總體設計。2003年轉至中國一航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負責初步設計和詳細設計工作。2003年12月,成都、瀋陽、西安和上海4家工廠分別同時開工進行ARJ21-700的零件製造。2007年12月21日,ARJ21-700在上海飛機製造廠總裝下線。而ARJ21民用新支線客機第一架首飛卻因為某些原因比原計劃拖延了9個月。

  我國于2008年5月決定成立大飛機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研製民用大型客機。ARJ21新支線民用客機和承擔ARJ21項目的中航商用飛機有限公司劃歸新成立的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所屬。中國商飛成立後,迅速推動ARJ21項目,2008年11月28日--首架ARJ21-700飛機在上海飛機製造廠試飛首飛成功,隨即進入試飛試驗、適航取證等投入市場前的階段。經過相當於18個月運行期的穩定飛行,在相關型號得到審定後,向用戶進行交付。2009年7月1日,ARJ21-700第2架飛機,在上海首飛又一次獲得圓滿成功。

  ARJ21-700新支線飛機的成功下線,對我國大飛機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波音與空客的國際市場

  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美國、歐洲四國和俄羅斯有製造大飛機的能力,而實際佔領國際市場的只有美國波音和歐洲空客。作為全球航空航天業的領袖公司,波音公司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製造商,還設計並製造旋翼飛機、電子和防禦系統、導彈、衛星、發射裝置、以及先進的信息和通訊系統,運營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波音公司的客戶分佈在全球90多個國家。

  波音公司原本是一家軍用飛機製造商,上世紀60年代以後,波音公司的主要業務由軍用飛機轉向商用飛機。1957年,波音公司成功研製首架噴氣式民用客機波音707,共獲得上千架訂貨。此後,波音公司先後發展了波音727、波音737、波音747、波音757、波音767、波音777、波音787,逐步確立了全球主要的商用飛機製造商的地位。波音747一經問世就長期佔據了世界最大的遠程寬體民航客機的頭把交椅。

  波音公司在世界民航領域最大對手是空中客車工業公司。歐洲空客由法國、德國、英國和西班牙四國共同組建,主要製造民用運輸機。自1970年成立以來,波音公司在民用運輸機的市場額份不斷被空中客車公司蠶食,雙方幾乎在全球範圍內展開面對面的定單爭奪戰。雙方在激烈競爭的同時,還不斷的指控對方搞“不正當”競爭。波音指控四個國家的政府為空中客車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補貼,以及為購買空中客車公司飛機的航空公司提供低息貸款,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規則;而空中客車公司反過來指責波音及其承包商也獲得鉅額政府補貼。從而引發了美國與歐盟政府之間貿易爭端。

  在世界商飛市場佔有部分份額的還有加拿大龐巴迪公司和巴西航空公司。總部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的龐巴迪公司,是一家國際性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商。主要生産支線飛機、公務噴氣飛機、鐵路及高速鐵路機車、城市軌道交通設備等。龐巴迪曾是我國大陸支線飛機的主要供應商,2004年受包頭空難影響,其在中國的業務受到打擊。成立於1969年的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現在也已經躋身於世界四大民用飛機製造商之列,成為世界支線噴氣客機的最大生産商。截至目前,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已向全球45個國家交付約6000架各類飛機。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擁有中國120座級以下商用噴氣飛機市場70%的市場份額。

  中國“鐵鳥”將升空

  我國商飛研製其實較早。1971年,上海飛機製造廠就開始研製噴氣式運輸機“運十”,最大起飛重量 110噸,這是我國首次自行研製、自行製造的大型噴氣式客機。

  1980年9月,“運十”試飛成功,從1980年到1984年,“運十”總共飛行170多個小時,先後到達北京、哈爾濱、烏魯木齊、廣州、昆明等國內主要城市,“運十”還先後進藏運送救災物資6次。但由於多方面因素,該項目于1985年被擱置。2008年11月,中國商飛主持的大飛機C919項目于啟動,計劃2014年底首飛。

  中國大飛機C919項目引起波音、歐洲空客等大飛機製造商高度注意。作為競爭對手,空客首席運營官雷義認為,今後20年將有三大飛機製造商:空客、中國商飛以及波音。國際航空集團首席執行官威利·沃爾什表示,他從2008年中國商飛公司成立起就關注C919飛機的研製,一直對中國大型客機研製項目很有信心。

  2011年12月,C919進入詳細設計階段。C919研製共分為立項論證和可行性論證、預發展、工程發展、批生産與産業化四個階段,其中預發展又分為總體方案定義、初步設計兩步,工程發展又分為詳細設計、全面試製、試飛取證三個步驟。

  12月30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宣佈,C919 “鐵鳥”試驗臺在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正式投入使用,這標誌著C919大型客機系統驗證工作正式啟動,首架C919試飛飛機也將於明年進入總裝階段。

  C919“鐵鳥”試驗臺全稱“飛控液壓系統綜合試驗臺架”,是飛機系統綜合、優化設計、適航取證和交付運營、持續適航必不可少的關鍵試驗設施,也是繼“運十”和ARJ21-700後中國第三個“鐵鳥”試驗臺,C919“鐵鳥”試驗臺上的技術骨幹不少都經歷過ARJ21的試驗。ARJ21-700飛機是中國第一款完全按照國際標準研製的渦扇噴氣支線客機,填補了中國民機研製和適航審定領域的諸多空白。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飛控綜合實驗室主任廖軍輝稱,C919的“鐵鳥”平臺試驗將一直持續到型號取證,主要節點包括首飛節點、試飛節點和適航取證節點。

  未來國際商飛市場ABC

  C919大型客機一直是外界的焦點。今年10月5日,中國商飛宣佈將C919的首飛時間從原先的2014年推到2015年,中國商飛稱,是因為飛機研製採用大量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中國商飛董事長金壯龍在回應C919首飛推遲時稱,“我們的理念就是,一定要研製一款確保安全和質量,同時獲得國際標準的飛機,為此寧願犧牲一些進度。”按照中國商飛的説法,大飛機的研製週期以十年為單位,進展慢,但研發製造過程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在今年10月底中國商飛召開的C919大型客機項目2014年度研製計劃和經費預算協調會議上,中國商飛副總經理、C919項目總設計師吳光輝指出,2014年是實現項目研製目標的關鍵一年。

  中國商飛表示,C919飛機機體結構生産數據已全部完成發放,超過90%的機載系統接口控制文件已經簽署,部分系統工作包已完成關鍵設計評審,超過70%的合格審定計劃已得到中國民航局確認,前三架試飛飛機機體結構已經投産。2014年,首架C919試飛飛機將進入總裝階段,系統綜合試驗和適航驗證等工作也將同期展開。

  中國商飛新聞發言人劉林宗透露,C919飛機研製在穩步推進。劉林宗表示,一架現代大型商用飛機通常由四五百萬個零件和幾十個複雜的系統構成,項目研製往往由幾百家國內外單位參與,項目管理的難度和複雜性遠遠超出一般工程項目。特別是近年來世界商用飛機研製採用了大量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大大增加了研製的難度和風險,C919大型客機項目也不例外。

  中國商用大飛機的市場前景是樂觀的。中航工業對民用飛機中國市場的預測報告表明,未來20年,中國航空客運週轉量年均增長率為8.2%,遠高於5.2%的全球航空旅客週轉量年均增長率,到2028年客運週轉量接近1.38萬億人公里;同期,中國航空貨運週轉量年均增長率為10.2%,高於航空客運的增長速度,到2028年達到827.5億噸公里。

  據中國商飛公司2010年-2029年市場預測年報顯示,到2029年,全球共需要30230架幹線和支線飛機,其中雙通道飛機6916架,單通道飛機19921架,渦扇支線飛機3396架,總價值近3.4萬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中國市場需要3750多架大型客機。

  隨著中國大飛機即將成功升空,未來世界商飛市場將形成空中客車公司(Airbus)和波音(Boeing)和中國商飛(COMAC)ABC並立的格局。(央視網記者 閻海東綜合報道)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遲來的身影 民航市場 的新聞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