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體制性原因不可忽視
“導致地方政府負債快速增長有許多原因,諸如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興建大型公益項目等。但透過現象看本質,地方政府負債快速增長不可忽視對體制性原因的分析。”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分析説。
長期以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事權劃分並不清晰,很多支出項目都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擔,地方政府支出責任往往超出其可用財力。資金不足,發展卻不能滯後。財力缺口越來越大,只有通過隱性舉債解決問題。除了被動舉債的壓力外,地方政府還有主動舉債的動力。在“政績考核”壓力下,投資可對GDP有直接的拉動作用,讓地方官員“面子上更好看,政績上更突出”。
2008年金融危機後,地方政府面對經濟增速放緩的壓力,更有了舉債的壓力和動力。根據審計署公佈的數據,在2010年底,地方政府債務10.7萬億元中,有5.23萬億元形成于2009年和2010年。另外,由於地方隱性債務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和健全的約束機制。地方政府舉債投資興建的一些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大而無當,項目現金流回收“量小而且速度慢”,只能不斷挖掘渠道借新債、還舊債。這種新的融資渠道成本更高,地方債務有可能像滾雪球似的不斷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