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王振峰:化解地方債 糾正事權財權不匹配是關鍵

發佈時間: 2013年12月25日 14: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地方債

  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最徹底的地方債審計已過去四個月了,可審計結果依然未公佈,引發各種熱議,有人猜測稱,怕扔出重磅炸彈,各界難接受。(12月19日《華夏時報》)

  “著力防控債務風險”,這是不久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列入2014年經濟工作的六大任務之一。看來,中央整治地方債務問題的決心已下,如何尋求有效管控和監督地方債的辦法,並化解其潛在風險,或將成為改革的重點。

  有人指出,銀行體系的風險是當前中國經濟值得憂慮的問題之一,這個“風險包袱”係著三大重錘,分別是房地産、地方債和産能過剩,而這三項風險也必然要進入宏觀調控的視野,並很大程度上考驗著中國經濟的韌性。假如地方政府債務迅速膨脹,其相應的債務風險累積也會不斷加大,對中國經濟健康將形成嚴重的影響。中央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筆者注意到,無論是從“調結構、轉方式”這個根本源頭,還是會議提出的諸如嚴格政府舉債程序、明確責任落實和考核以及思想糾偏等措施,都充分體現了中央意在更多地從建立長效機制上來解決問題。

  地方債規模有多大,壓力有多高,風險有多嚴重,可謂眾説紛紜。有人稱,地方債可能超過20萬億,接近2012年GDP的50%,也有機構甚至預言達26萬億元。國家審計署對地方債規模並未公佈,當然,也可以説目前還沒有權威的説法。筆者認為,地方債一直是輿論的“風口浪尖”,也是普通老百姓關注的一大問題,不管其真實結果是“重磅炸彈”,還是並未如一些人預言的那麼沉重,政府都應適時地把地方債的真實情況公佈出來。當然,對地方債也需要一摸二清,數量有多大是個問題,甄別與界定也是個問題,可以給一點時間,但久拖也不好。

  摸清地方債這座“大山”並作一個科學合理的評估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該如何應對。

  地方債問題很複雜。地方為何負重舉債?除了不正確的政績觀之外,還與現行財稅體制有關,比如地方收入的結構性存在問題,非稅收入比重過高,土地財政“尾大不掉”,還有地方建設融資機制欠完善等等。而支出方面也是問題,經濟建設性支出比重過高,預算管理領域欠完整、透明度和嚴肅性不足,各類名目繁多的支出問題不容忽視,特別是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福利性支出增長也很快且又關係民生,地方要提高支出比重壓力不小。看來,從根本上解決地方政府事權和財權不匹配的問題是破解地方債問題的一大關鍵。

  另外,要防控債務風險,還應有合理的機制來約束地方官員錯誤的政績觀,強化教育考核,明確責任落實,但這些都應歸攏到法治的軌道。依法治債,把權利收進法制的籠子裏,是地方債長效治理的必由之路。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