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解決地方債務須靠政府職能改革

發佈時間: 2013年12月25日 11: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光明日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很多省級政府開出舉債的口子,不是為了投入某個投資項目,而是用來應付日常財政開支。這樣發展下去,地方政府的償還債務能力將形成嚴重問題,並最終將倒逼中央政府為地方政府的債務買單。

  中國社科院12月22日發佈了中國首份資産負債表報告《中國國家資産負債表2013》,報告指出:中國國家整體資産負債率呈上升趨勢,債務風險相應提高;但是,主權部門的資産大於負債,凈資産為正,表明在相當長時間內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的可能性較低。此前,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曾經表態説,地方政府的債務仍在可控範圍內,只是地方債的增長速度確實引起了廣泛的憂慮。

  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們曾經驕傲地宣佈,中國已經成為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一個國家。但是,這種“無債一身輕”的思路,其實只能適應于農業文明時代,與現代市場經濟的理念並不合拍,政府不負債的代價是社會經濟陷於停滯狀態,人民生活貧困。改革開放以後,這種思路得到了糾正,政府對外向世界銀行、國際基金組織等機構舉債,對內以發行國庫券的形式向人民借債,使國民經濟的建設迅速地上了臺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已經證明,適度舉債對於國民經濟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是積極的。

  政府舉債的目的,更多地是為了推進由政府主導的投資項目的開展,這些投資項目主要集中于交通、能源、電信等基礎性建設,並由此帶動整個國家的投資基礎條件的改善。由於這種投資的回收期十分漫長,有的甚至很難在預定時間內收回投資,因此必須更多地依賴於政府的推進。而當這種依賴舉債而推進的投資大規模展開的時候,它對GDP的貢獻也是顯而易見的。正是在這樣的路徑之上,政府舉債搞投資,成了一些地方政府的“習慣性動作”。

  然而要看到,地方政府債臺高築,對於地方經濟的良性發展形成了巨大的威脅。最近幾年,由於經濟增速的減退,地方政府的財稅收入也在減少,但龐大的政府開支卻並沒有減少,這直接導致地方政府對地方債務的依賴也越來越嚴重。很多省級政府開出舉債的口子,其目的已經不是為了投入某個投資項目,而是用來應付日常的財政開支。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地方政府的償還債務能力將形成嚴重的問題,並最終將倒逼中央政府為地方政府的債務買單。因此,嚴格控制地方政府債務,不讓地方債的口子開得更大,已經成為目前經濟調控的一個當務之急。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明年經濟工作六大要點中,“著力調控債務風險”已列入其中,這表明中央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並將採取有力手段化解其風險。

  地方政府債之所以形成了一個尾大不掉的問題,關鍵在於政府在經濟運行中佔有了過多的話語權,其行政權力不受制約,可以輕易地打開舉債的口子。因此,要解決地方債務龐大的問題,最根本的還是積極推進政府職能改革,政府不再參與到具體的經濟事務之中。當政府職能改變以後,特別是打開某些投資領域的準入空間後,基礎建設投資可以按市場化的準則更順利地推進,政府也可以從這種債務負擔中解脫出來,騰出更多財力開展民生建設。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