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網上海12月22日電(“新華視點”記者陸文軍、周琳)黨中央八項規定公佈以來,各地公務部門和單位的高消費行為有所收斂,一些高檔餐飲、高檔酒店、高檔煙酒的生意頗受影響,其中多年“牛氣沖天”的奢侈品銷售明顯下滑。
一些業內人士擔心,部分消費品市場疲軟,會不會影響到經濟發展?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為此走訪了相關單位和企業負責人。
反浪費風潮起,奢侈品遭重挫
隨著反浪費和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深入,監督機關對於公款消費行為的監督力度不斷加大。近日,中央紀委對黑龍江省副省級幹部付曉光等10起涉及公款消費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進行了通報。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貝恩的最新數據,2013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增速預計僅為2%,比2012年的7%還大幅下降。而此前幾年,中國這一市場的每年增速超過30%。
貝恩的報告披露了中國奢侈品市場從極度繁盛到增速放緩的幾大因素。例如,禮品饋贈歷來是奢侈品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中國政府推進的反腐倡廉工作對此影響頗大,腕錶和以男士消費者為主的品類增長受挫尤為顯著,原先成為消費主力的男士腕錶暴跌11%。
有著近十年名貴腕錶從業經歷的馬小姐告訴記者,國內高檔腕錶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反腐帶來的衝擊”。一方面以往公款送禮減少,使一些大牌腕錶銷售受到衝擊;另一方面,自“表哥”楊達才被查處後,市場受到影響,“不但不敢送,而且不敢戴。很多品牌開始加強管理,以前為了適應中國市場公款消費特點的‘模糊開發票’方式受到遏制,銷售業績立馬下滑”。
記者18日在上海國金中心的多家奢侈品門店看到,雖然已是中午,但幾乎每家門店都鮮有顧客,顯得比較冷清,幾個工作人員無所事事地坐在櫥窗內聊天。
還有奢侈品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今年政府方面“反對浪費”,許多單位的年終抽獎及送禮活動減少,往年的公款消費熱潮不見了。“一些單位想來買,一問發票不能開禮品,掉頭就走了。”
沒有公款消費的支撐,部分消費品交易疲軟。法國利口酒和烈酒集團人頭馬君度就發出預警,由於歐洲經濟的不確定性和中國銷量的“急劇”減少,集團全年營業利潤將至少下降20%。
報告顯示,20個全球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新店數量已從2012年的150家左右減少至今年的100家左右,下降幅度約佔三分之一。
“高消費”與“公款消費”是孿生兄弟?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奢侈品銷售採取“入鄉隨俗”開發票的辦法,迎合大量的公款報銷需求,背後隱含著公款浪費,甚至權錢交易和變相行賄。
自從黨中央八項規定公佈後,一些國際品牌企業感到風聲趨緊,開始在內部通知,要求不準亂開發票,而今年的規定更加詳細。“實際上賣什麼産品開什麼發票是國際慣例,只不過中國客戶有特殊要求,一些大牌也就‘隨行就市’,大量開出‘禮品’甚至‘辦公用品’等發票,以方便公款報銷。”一位奢侈品銷售業內人士説。
腕錶業內人士馬小姐説,嚴查公款消費以來,中低檔的腕錶市場基本沒有受到衝擊,用於收藏的超高檔腕錶市場也沒有受到影響,但以往比較活躍的五六萬元至十多萬元的腕錶市場受到明顯衝擊,實際上也是送禮比較密集的區域。很多品牌都清楚八項規定帶來的衝擊,只是心照不宣。
一位大型國有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往奢侈品是企業向上級領導送禮常見的選擇,而且發票開成“禮品”也容易報銷。本來就有業務接待費這一項,開成“辦公用品”更是神不知、鬼不覺。一些國有企業還有“三産”,這些發票一般不在國企報銷,而是在下屬集體企業報銷,走賬更容易。
一家瑞士著名手錶品牌專賣店工作人員説,如果想報銷,發票可以開成“維修費”或者“配件”,抬頭是“某商業有限公司”,肯定可以入賬。“我們的客人有入賬的需求,這麼開就可以報銷。”
據介紹,歲末年初是各大品牌爭奪的購物季。今年12月,20萬元左右的腕錶,基本每個星期都要賣掉幾隻。能保持這一水平在八項規定形勢下已經相當不錯,同類品牌基本上多少有所下降。“前幾年一些顧客定制要求,表盤要有鑽石,連錶帶都要有兩圈鑽石,一定要夠閃。而從去年開始,顧客的需求就是要低調。”
繁榮消費市場,豈能依靠公款?
反腐專家指出,奢侈品消費要求更時尚、更考究、更精緻,而在我國,由於價錢昂貴,送禮體面,奢侈品成了權錢交易的“潤滑劑”,也吸引了一些公務單位和公款資金的介入。整治依靠公款拉動的畸形消費市場,斬斷變相行賄的“灰色之手”,對於轉變幹部作風具有重要意義。
上海從事活動會展的張先生説,利用奢侈品送禮的事情時有發生。特別是舉辦活動需邀請上級領導出席,總是要備些禮品“意思意思”。有的領導甚至暗示下屬送禮品的品牌、款式,上萬元一隻的皮包算是便宜的,有時一買十來只。“這種風氣也給企業帶來很大負擔。”
記者在專門進行二手奢侈品寄賣的上海寺庫發現,有很多普拉達、香奈兒等全新的皮包在當做“二手貨”寄賣,有的根本沒拆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就是別人送的禮品,拿過來寄賣。”
“奢侈品價格昂貴,在社會上有寄售渠道,這與送名煙名酒一樣,看上去是送禮,實際上是送錢,這些行為應該與行賄受賄等同論處。”長期研究“三公”問題的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余南平説。
國際奢侈品集團厲峰在滬負責人張嘉恒説,過去中國的市場需求發展太快,很難判斷其中哪些是正常的消費,哪些是不正常的消費。經過此次調整,未來的消費市場會更加健康。
中國消費市場不能依靠公款拉動。“如今的高端餐飲門可羅雀,而大眾餐飲日益火爆。”上海市商業信息中心主任齊曉齋説,八項規定促進了服務業轉型,將畸形消費的泡沫擠出,有利於理性需求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