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産業

積極推進版權保護機制優化與創新

發佈時間: 2013年12月19日 15: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國家知識産權局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日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京勝利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決定》強調,在“五位一體”的建設中,完善包括知識産權保護制度在內的産權保護制度,加強版權的創作、運用、保護和管理,都將助力和推動版權保護機制體制的優化和創新,對促進版權産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決定》猶如一縷春風,為版權産業發展煥發了更大活力。筆者認為,版權保護工作者要以此為契機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凝心聚力,共促發展。以深化改革的實際成效,進一步提振和增強政府、社會、市場、公眾對版權保護工作的期待和信心。

  加強創新發展 推進服務建設

  《決定》把“加強知識産權的運用和保護”和“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筆者認為,版權作為知識産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已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提升和增強社會活力的重要因素。要推動版權産業發展,需進一步發揮版權保護的獨特優勢,充分利用和有效發揮版權保護制度在激勵創新、優化資源配置、保護創新成果、維護競爭秩序等方面的作用,可實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也可以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

  因此,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讓版權保護工作進一步釋放潛力,探索實踐創新,增強版權保護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時效性勢在必行。筆者認為,要不斷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形成系統更完備、更科學規範、運行更有效的制度體系,使版權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已是重要課題。

  在新技術迅猛發展的形勢下,著作權人對公共服務建設有著更廣泛的需求。進一步提升版權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開展各項版權公共服務,可促進社會系統整體協調平衡運轉,為人們平等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創造基礎、提升空間。建立和完善版權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可更好地實現版權公共服務的系統性、科學性、前瞻性、引領性、導向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力:進一步從版權保護的戰略基礎、體系框架、運行機制、行業準入、等級評價、實現方式等方面制定和實施規化、政策和標準。依靠技術進步,加強基礎、內容、行業監管,實現在線管理、平臺服務功能。全面提高版權服務的規範化、制度化、精細化、標準化水平。同時,運用好版權和版權制度,把握運行規律,發揮窗口作用,提高版權公共服務社會知曉度,提升公眾的滿意度。

  推動文化進步 促進産業提升

  版權保護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發揮怎樣的作用?筆者認為,它起到了支撐性作用。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升原創能力,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離不開對版權的保護。把“無形”版權融入到“有形”文化産品中,可以創造更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激發無限創造力,促進文化多樣性,增強文化軟實力,創造文化經濟價值,增強影響力、滲透力,更需要重視文化要素中版權的運用能力。

  在推動版權産業發展過程中,要持續強化技術特別是與互聯網信息技術和手機應用技術的文化融合,不斷運用現代科技和先進實用技術提升文化創意産業的內在張力和外在傳播力,加快數字、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創作、生産、傳播等環節中的應用,加速科技與文化産品的高度交融。此外,還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版權與文化、版權産業與文化産業、版權産品與生活方式的相關性、版權對消費趨勢、特點的關聯度,版權對文化消費需求的影響,版權的商業化運營模式,將互聯網消費文化和內容版權服務的結合,成為版權價值實現和文化消費潮流。

  推動版權産業發展,版權保護髮揮了核心作用。近年來,我國版權産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為版權相關産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市場經濟環境下,版權作為産權化的智力成果具有財富屬性、産品屬性和高附加值屬性特點,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生産要素和財富資源。把版權作為一种經濟形態和文化現象,以版權獨有的特色優勢,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深入挖掘和拓展版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滲透力,可提升版權作品的品位、價值和競爭力。

  構建服務體系 打造信息平臺

  版權産業發展需要公共服務體系支撐。筆者認為,可建立全國統一的版權登記管理制度,對計算機軟體、一般作品、涉外作品、數字作品等版權登記實現多“統一”。打造規模大、功能強、值得信賴的版權公共服務機構;強化版權公共服務功能,建立版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協調機制,統籌服務網絡建設,促進版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好版權服務窗口,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推動便民項目與群眾需求的有效對接。整合版權公共服務事項,建設國家及省市區綜合性的版權服務中心,提供全面、專業、高效的版權服務。還可建立版權第三方評估和評價機構,構建實施和評價體系,開展版權服務模式調研,搭建和疏通通用渠道,提出具有指導性、可操作性的標準流程、程序、方案、方法。進一步提高和加快著作權保護水平,並在保護和合法使用之間平衡、協調權利人和使用者的關係。政府在不斷加強著作權保護的同時,還要鼓勵合法、方便地使用作品,以確保創作、保護和使用作品的良性循環,例如,公有領域作品的再利用,以共享資源、不斷挖掘版權高附加值作品。國家可通過贈送或允許使用已到保護期的作品,擴大公共機構免費公開作品的範圍方式,確保提供更多進入公有領域的作品,滿足經濟文化需求。

  版權産業發展離不開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筆者認為,要建立版權標準信息數據庫,修訂版權信息管理系統、版權信息發佈系統、版權信息網絡交流平臺,實現綜合性的版權公共資源的信息共享,建立統一規範的版權信息管理平臺。還要建立健全著作權統計數據的收集、分析系統、著作權許可證管理系統、著作權認證系統、網絡版權登記系統等,有效實施版權的綜合管理。另外,以互聯網版權保護為重點,有效使用技術手段,夯實技術基礎措施。緊跟形勢變化,以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管理模式,持續不斷地積累和摸索管理經驗,努力提高版權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建立和開發信息平臺,更深理解虛擬社區、社交媒體、閱讀網絡等同版權之間的關係。更好地適應在服務形式上高度綜合、集中、專業,在服務內容上分化、精細、簡潔的新趨勢。

  完善考核機制 營造良好環境

  除上述措施外,筆者還認為,要建立版權事業單位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績效考核機制。目前,國家版權公共服務機構承擔著版權登記、認證、鑒定,版權監測和調查取證,版權糾紛調解、版權法律諮詢等相關版權法律專業服務以及版權資産管理、版權産業研究與測評,版權相關産業的發展狀況調查、評估,作品保管,版權研究、宣傳、培訓、信息採集等公共服務職能,但需要進一步強化和完善。建立健全版權事業單位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同時,推進有條件的版權集體管理組織、版權貿易或版權代理機構轉企或轉為公益性的社會管理組織。推動版權文化企業的轉企改制,加快與版權相關單位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嘗試版權登記的等級代理制,進一步擴大版權登記量。允許試行混合所有制的版權實體,實行員工持股。實現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

  營造版權保護良好環境,推動版權産業持續發展。要繼續健全和完善版權相關法律制度和政策體系,客觀分析版權産業發展方向,正確把握版權産業發展趨勢。政府大力扶植低消耗、無污染的綠色業態,支持知識密集型,助力擴張提高生活品質的行業,使之産業成為新的經濟發展引擎。繼續推動建立一大批集版權評估、版權質押、版權投融資、版權交易為一體的常態性版權貿易平臺,不斷完善版權運營的市場機制,促進版權的市場流通,進一步推動版權相關産業的發展。

  加強版權的運用和保護,需要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打破行政主導和部門分割,發展版權交易市場,健全版權技術評估轉移機制,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創新版權新的商業模式,促進版權成果的資本化、産業化。

  堅持政府主導、企事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鼓勵版權貿易、版權代理業以公有體制為主,非公有製版權企業為輔,降低社會資本進入版權運營的門檻。依法監管,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地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引入競爭機制,推動版權公共服務社會化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版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培育版權公共服務的非營利組織,探索建立版權爭議審議調解仲裁機制,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版權評估制度。推動作品質押,讓中小文化企業將版權作品以無形資産方式質押,銀行提供貸款資金途徑。推動版權貿易平臺的基礎性建設,促進作品有序流轉和使用,通過登記明確權屬關係,便於查詢和交易。為作品使用者、傳播者提供更加便捷、更加經濟地獲取作品授權渠道,也為作品的權利人拓寬授權領域。(知識産權報 作者 魏 紅)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版權産業 機制優化 的新聞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