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週一併未迎來股市開門紅,受到消息面的影響,周一公佈的中國5月官方製造業PMI意外反季節上行,升至50.8,而同期公佈的匯豐PMI終值降至49.2,創八個月最低位,且為去年10月以來首次跌破臨界點50。中國5月官方製造業PMI(側重大中型企業)與匯豐PMI終值(側重中小企業)出現背離,一方面顯示中小企業仍面臨嚴重的投融資和企業未來發展的困境、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民營經濟仍成疲態,中國經濟增長態勢尚不穩固。
自從去年溫州民間借貸危機爆發,民企老闆跑路事件頻發開始,民企生存困境就顯露無疑。金融資本只有進入實體企業才能幫助中國經濟真正復蘇,可目前雖然做了很多地方融資平臺,但是實際服務於民企並且能從根本上解決困境的卻少之又少。筆者近期調研了多省市的政府以及民企,政府債臺高築卻無實質性的解決對策,民企由於自身各方面的原因無法融到資金而勉強維持,尤其是小型房地産開發商,更是度日如年。
以鋼鐵業為例,鋼價下跌導致鋼鐵行業整體由盈轉虧,1至4月份納入中鋼協統計範圍的大中型鋼廠銷售收入為11968.67億元,利潤為26.95億元,其中4月份大中型鋼廠銷售收入為3108.64億元,利潤為1.53億元;1至4月平均銷售利潤率0.23%,4月當月銷售利潤率再度降至0.05%。而如果計提鐵礦石庫存跌價損失,則鋼鐵行業除寶鋼外全部虧損。然而銀行對於鋼鐵行業的貸款也在逐漸收緊,如果不用創新的融資手段,鋼鐵企業這兩年會完成歷史上顛覆性的行業大洗牌。
現在中國經濟並不具備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的基礎,各行各業産能過剩沒有被消化之前,經濟的復蘇步伐會略顯滯後。調結構轉變企業發展模式是最基礎的企業轉型升級的手段,但是要從本質上解決中國式企業長遠發展的困境,唯有從金融創新上助推企業發展的徹底變革。
美國經濟的復蘇是建立在強大的金融體系的基礎上的,美國能夠整合全球的資源為其所用,同時向全世界轉嫁自身的風險,前不久的黃金暴跌就是美國經濟復蘇的強勁信號,然而中國目前不具備完善的金融體系,資本市場的建設仍然在學習摸索中前進,民營企業普遍金融意識較弱,抵抗外界系統性風險能力較低,筆者一直堅持民營企業要建立自己企業的投融資安全體系,可筆者去調研過的企業裏沒有一家是有這樣的前瞻性意識的。現在我們還看不到金融改革在服務於實體經濟中的作用體現,我們必須在金融改革創新的道路上有所突破。
目前宏觀基本面和政策面仍無變化,但本月隨着IPO的審查結束,可能會面臨IPO重啟預期增強的因素,IPO專項財務核查已於5月底結束。據統計,截至5月31日,經過財務檢查之後處於正常審核狀態的IPO在審企業剩下666 家,與2012年底851家在審企業的家數相比,減少21.74%。新股發行障礙已全面掃清,IPO開閘只剩時間問題。對於談IPO色變的中國股市而言,只要新股發行制度不改革,IPO一開閘,又將面臨階段性的無法阻擋的下挫行情。
另外還有5月份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共計減持18.4萬股,對應的市值為253.2億元;而4月份減持對應市值僅為66.5億元,去年5月份為124.7億元;今年5月環比增加280.75%,同比增加103%。創業板這兩日大跌近5%,6月份22家創業板公司解禁市值將達154.68億元,鋻於當前創業板風險有待釋放,且本週末5月份中國經濟數據密集披露,還有上市公司的中報披露臨近,因此A股市場重心可能會震蕩下移,六月份的短期市場依然有技術調整的壓力。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經濟無明顯復蘇跡象,創業板卻異常瘋狂,這就證明了這一輪創業板的高歌猛進與熱錢涌入有着密切的關係,同時也反映了創業板的制度危機僅僅是A股制度危機的縮影。由於發達國家普遍實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外資本固有的利差和人民幣的升值勢頭,使得熱錢流入壓力加大。周小川近日明確表態,中國不會通過競爭性的貨幣貶值來提高自己國內的競爭。今天創業板大跌2.82%恰好印證了創業板已經進入了去泡沫的調整階段。
我們也可以發現近期房地産板塊放鬆預期帶來的周期産業鏈存在一些脈衝式的反彈,但是筆者認為,政策調控的方向不會改變,隨着房産稅試點的擴大,房地産調控的力度和效果也在逐步顯現。
從技術面分析,上證綜指步入10日均線敏感區域,近期形成的2300點上方整理平臺已經形成密集壓力區,日K線圖已經開始下移,MACD紅柱縮短且有死叉趨勢,滬指一旦失守10日均線,5日、10日線會則對指數形成技術反壓。同時,滬市單日成交始終保持在千億以上,但近期明顯有放量滯漲或縮量跡象,顯示場內資金持股信心發生一定的動搖。
總體上看,A股指數整體上升趨勢正悄然發生變化,多空雙方在2300點附近的僵持格局在近日已經被打破。短期來看,5月份宏觀經濟數據披露在即,如果股指繼續衝高無量則有可能出現陰跌走勢,因此投資者短線謹防大盤繼續滑落的風險,持倉觀望為六月的股市投資上策。
專家簡介:
宏皓:著名金融學家﹑融資專家,北京交通大學客座教授、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金融智庫首席金融學家、政府、上市公司金融顧問,中經産業基金理事會秘書長,央視網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