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張玉勝
近日,有媒體對31個省、市、區的9116人,進行了一項題為“你遇到過‘垃圾書’嗎”的在線調查。調查數據顯示,73.2%的受訪者直言當下“垃圾書”很多,其中34.2%的人認為“非常多”。
儘管這一調查結果尚需更權威具體的數據加以考證,但高達73.2%受訪者對“垃圾書很多”的直言不諱,還是讓人們感到心驚。
當下的圖書市場緣何如此亂象叢生、垃圾橫行?浮躁、功利、拜金等畸形思維瀰漫圖書産供銷諸個環節,“內容為王”的行業底線遭遇嚴重失守,當屬業內共識的重要原因。
何為“內容為王”,業內人士總結出四個特點:即思想性,能夠在觀念和思維的引導上給人以啟迪;知識性,可以讓人們在開闊視野或獲取新知中受益;人文精神,能夠陶冶閱讀者真善美的性情境界;趣味性,即起到精神放鬆、靈魂休憩的撫慰作用。這既是圖書作為人們精神食糧和其有別於其它商品的特質要求,也是傳統媒體賴以生存發展的信奉圭臬和競爭利器。
“垃圾書”背離“內容為王”的執業底線,刻意放大娛樂性,忽視圖書的思想與營養,為吸引眼球和追逐利益,不惜拼湊抄襲、迎合低俗甚至胡編亂造,這不僅顛覆了“開卷有益”的社會常理,而且更成為誤導受眾、危害青少年、毒化社會風氣的精神鴉片和污染源。掃除垃圾,正本清源,讓“內容為王”理念回歸圖書,乃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善莫大焉。
抵制“垃圾書”,需致力於産供銷各個環節的“凈化工程”。一是降溫寫書熱。伴隨著“人人擁有麥克風”時代,“個個懷有作家夢”也成為功利社會的浮躁表現。上至官員名人下至草根一族,甚至連“白雲大媽”都有寫書的衝動。泥沙俱下的“作家潮”,焉能不帶來抄襲成風、垃圾氾濫的負面效應。建立審讀機制,提升出書門檻或勢在必行。
二是嚴把出版關。曾幾何時,“向錢看”潛規則讓出版人多了發財夢,丟了責任心。正如大連出版社社長劉明輝所言:“出版社不僅僅只是出書,更重要的是對圖書的內容進行加工和編輯”。“編輯”就意味著以“內容為王”的審查與把關,這是出版商應當具備的道德良知和社會擔當。如果出版人不能自律,機制監管應當有所作為。
三是矯正閱讀風。垃圾書氾濫自有其市場需求。成年人急功近利的快餐式、淺俗化閱讀為粗製濫造提供口實,男孩愛武俠、女孩喜言情的少年群體讓玄幻低俗擁有市場。讀者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用腳投票足以讓垃圾書遠離。多出精品、推介好書、引導精讀,這是矯正浮躁閱讀的社會責任。只有養成“內容為王”的讀好書習慣,才能營造良幣驅逐劣幣的正能量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