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消息 (記者羅瀟 北京報道)10月30日,中國創業板迎來了第三個生日。短短三年的時間裏創業板在不斷地壯大擴容著。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已經達到355家,總市值超過8530億元。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許多問題也開始顯現。高價發行、頻頻破發、高管套現逐漸成為創業板的“近義詞”,離最初“兩高六新”的原則也似乎越來越遠。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證券研究所所長呂隨啟在接受央視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創業板存在的問題,監管層需要從根本上轉換政策制定的出發點。
在創業板存在的諸多問題當中,呂隨啟最為關注的仍然是發行“三高”問題。
創業板面世之初幾乎都以高技術行與高成長性自詡,百倍市盈率、超高溢價在這樣的姿態之下顯得理所當然。當時創業板被冠以“中國納斯達克”的稱號,投資者的熱情空前高漲,新股發行屢創新高。“而現在看來,當初監管層和交易所同時做出的這個導向是嚴重錯誤的”,呂隨啟遺憾地告訴記者,“這個問題至今也沒能解決”。
10月29日,創業板指數收報688.12點。而2010年創業板指數推出之初時,這個數字是900多點,甚至一度拉升至1200多點。個股方面,創業板個股中已有231隻破發,超過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的65%,業績縮水超過一半的個股更是比比皆是。
而為業績縮水買單的則是不計其數的投資者,據統計超六成股民首日買入的個股至今仍為虧損狀態,投資者整體虧損超過180億元。
“付出代價的不應該是投資者。”呂隨啟認為,這些情況的出現儘管可以歸結為上市審核制度的疏漏,但問題的源頭則是在創業板市場建立之初。他告訴央視網記者,創業板在設立的出發點是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而並不是給投資者提供一個具備良好投資價值的工具。
他指出,一個健康的市場需要同時考慮到供求雙方的利益,即融資方(企業)與投資方(投資者)。單純站在企業立場上建立的市場,只能單方面解決企業的困難,而犧牲投資者的利益,“這個問題只要不解決,中國的股票市場就很難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