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利率市場化是當前金融改革的熱點問題,其主要目標是建立由市場供求決定的資金價格形成機制。今年以來央行的利率政策,終於涉及到銀行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核心環節,並且近期出臺的“十二五”金融規劃中,也突出強調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性。
總體來看,推動利率市場化不僅受到決策層的高度關注,而且其前提條件也逐漸具備,並在現實中走上了預定的加速軌道。但是,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大幕似乎已全面拉開之時,我們需要認真審視一直被人們所忽視的某些問題。這項改革能否真正成功,還取決於四個因素:充足的金融産品、機構的豐富及其交易行為的自由性、金融市場的深度與廣度、市場化的貨幣當局政策選擇。
多數學者都認為,債券市場、銀行間貨幣市場、境內外匯市場等已經基本實現利率市場化,銀行存貸款利率是市場化的最後堡壘。2002年央行明確的改革路徑也是這種思路,即: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不過,如果從利率的本質來看,現有認識還存在一定局限性。
所謂利率就是資金交易的價格,利率市場化的本質,在於基本消除政府通過行政干預影響資金交易的現象,由各類主體自由地進行不同資金的交易,從而形成不同期限、不同風險特點的資金價格。如果政府想影響利率走勢,只能作為市場交易主體,通過正常交易行為來間接影響。而要達到這種局面,前述的四方面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即使最終銀行存貸款利率完全放開,也難以形成真正有效的利率市場化格局。
首先,各類金融産品是短期和長期資金交易的重要載體,無論是簡單的投融資産品,還是複雜的衍生品或結構化産品,除了滿足資金配置和風險管理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體現價格發現功能,真正找到金融市場的均衡交易價格。就此來看,我們債券市場上的産品還比較單一,包括市政債券在內的諸多國外主流産品還未出現。而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則更為緩慢,遠期、期貨、期權、掉期等基礎産品還未形成規模,更不用説複雜些的産品。金融産品是交易的對象,更是市場利率形成的重要保障,缺少了風險管理工具和多樣化産品的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化還不能説已經實現。缺乏短期國債的貨幣市場上,貨幣當局也難以進行正常的利率操作。衍生品市場的産品嚴重缺失,更使得市場化利率體系缺了深層支撐。
其次,作為市場交易主體的機構發展現狀,也還難以保障利率市場化的順利進行。一方面,在任何金融市場上,只有擁有大量的交易者,才能聚集大量的供求信息及其變化趨勢,理論上才能使交易最終向貨幣或資産的內在價格收斂,充分體現市場機制的作用。而無論是在我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衍生品市場,還是在交易所市場上,金融機構尤其是非銀行金融主體還不夠豐富,需要有非金融主體參與的市場也未放開,國外主體更受到嚴格約束。另一方面,作為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包括銀行在內的各類主體,不僅應該能夠自主決定存貸款的價格,而且應能更自由地設計和創新其他各類産品,並且獲得更高的定價權力。如果不具備這兩方麵條件,那麼有限主體進行的有限交易,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市場化利率。
再次,作為資金交易的場所,如果金融市場影響力有限,即使有了健全的産品和主體,那麼其呈現的利率也只能是“有限”的市場化利率。例如,在同業拆借市場上,由於市場結構和機制還有問題,使得與債券回購利率相比,同業拆借利率的波動性較大,易受單筆大額成交的衝擊。在債券市場上,還存在銀行間與交易所的監管分割與市場分離。在外匯市場上,與全球的蓬勃發展相比,我國的交易規模還相對偏小,自由度相對偏低,受到各種有形和無形的政策管制,難以實現外匯的有效流動,也難以對人民幣價格水平的均衡提供有效支持。在正規金融體系之外,還有大量的民間借貸資金非常活躍地進行交易,也有諸多股權資本在資本市場之外進行自我定價。種種現象,都促使我們在探討利率市場化時,必須充分考慮“市場”應有的規模與邊界。
最後,貨幣當局應該從直接干預市場的行為中徹底脫離出來,否則這種背景下的利率市場化只是假象。從根本上看,在最優的利率市場化狀況下,貨幣當局應該作為非盈利性的交易主體出現在市場上,通過自由交易來達到貨幣政策目標。這就一方面要求弱化行政性的窗口指導、信貸規模、金融産品配額等政策工具,減少政府對金融機構的人事介入,另一方面使央行獨立性全面提升,同時強化非盈利性特徵,如加快央票的退出,以及借鑒美聯儲向國庫上繳大於自身支出的交易利潤等。
總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內涵遠不止存貸款利率定價問題,市場化的産品創新、市場化的交易主體及行為、足夠容納各類資金交易的市場、市場化的貨幣當局政策選擇,這些都是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