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CFP供圖
兩大風險:一是房地産信託以“借新還舊”拖延風險,二是地方債相關信託大幅增長
“剛性兌付”讓信託關係變了味,本是“高風險、高收益”的信託變異成“高息存款”,“政府兜底”或對納稅人“劫貧濟富”
你也許感慨“中國沒有投資的土壤”,但你可知道在過去幾年,有個高收益的投資領域在超常規發展。它掌管的資金已超過五萬億,完勝券商、逼近保險,有望成為僅次於的“老二”;但高門檻決定了它是“富人遊戲”。
同時,銀行體系擠出的兩大關鍵風險正向信託“會師”。普益財富最新發佈的上半年信託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房地産信託以“借新還舊”拖延風險,地方債相關信託大幅增長。看似“無風險”的財富遊戲,正埋下風暴的種子。
你相信嗎?假如風暴觸發,你的稅款可能會為富人填窟窿。財經調查,羊城晚報為你起底這個“不公平的遊戲”。
1 “高風險、高收益”變異 信託成富人“高息存款”
信託是“悶聲大發財”的典型。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全行業盈利達77.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3.55%,人均創利62萬元;信託資産從2010年的23745.4萬億暴增至53016.07萬億,年複合增長率達49.4%。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上周發佈報告稱,中國信託業可能超越保險,成為第二大金融服務行業。
超速成長皆因産品熱銷。信託産品年化收益率多在8%以上,12%也是家常便飯,最關鍵的是它幾乎沒有風險業內流行“剛性兌付”,假如投資出現損失,信託公司要麼找資金接手,要麼自掏腰包補窟窿;實在不行,各方將呼喚政府出面兜底。
這使投資者收益豐厚,從業人員盆滿缽滿。2011年不少信託公司人均年薪達到50萬元,高管收入更讓銀行行長們汗顏。原因是該行業“蛋糕大、人員少”,去年人均利潤接近300萬元,在金融業亦屬少見。
本應是“高門檻、高風險、高收益”的信託,正變味為富人專享的“高息存款”。相關法規規定,單個信託計劃的投資門檻最低為100萬元,現實中不少産品的門檻為300萬元甚至更高。
2 A項目融資還B項目 地産風險“滾雪球”
過去兩年,由於銀行貸款收緊,地産商紛紛轉向更靈活的信託融資。
根據普益財富發佈的上半年信託業,去年信託公司給開發商的融資年利息在20%以上,而給予信託投資者的收益率平均在14%以下,當中的差價即是公司利潤。
“由於融資費用較高,部分信託公司發行産品的動力較強。信託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的定位已經轉化為‘得人之利,代人融資’,逐漸淪為融資平臺。”普益財富研究員范傑説。
截至去年末,房地産信託餘額為6882億元;今年3月為首個還款高峰,但並未出現“開發商沒錢還”的現象原因是風險正在“滾雪球”。
“我們發現有些開發商旗下有多個項目,用A項目融資來還B項目的信託貸款;有些利用關聯企業融資,再投向房地産;還有些信託公司把房地産信託包裝為房地産基金産品。”范傑説,不少公司有隱瞞投資用途、為舊項目接盤的行為。
問題是,若樓市長期萎靡,風險終究要爆發。
3 基礎設施信託猛增 地方債項目異軍突起
據普益財富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36家信託公司發行了214款“基礎設施”領域集合信託産品,合計募集資金503.96億元,同比大漲。研究員范傑認為,為保持GDP的增長,各地上馬了很多基礎設施項目,但土地財政吃緊、銀行貸款難拿,地方政府紛紛轉向信託要融資。
對投資者而言,這類信託有地方政府作顯性或隱性的擔保,也樂意往裏面砸錢。
“目前,監管當局和政府不允許地方性平臺債出問題,但‘雲南公路投資重組’和‘上海城投拖債’等事件揭示出這些項目也有風險。”范傑對羊城晚報記者説。
他認為假如風險爆發,信託公司就算“兜不住”也不會破産。“地方政府將出面,很可能會濫用納稅人的錢”。(記者 曾頌 實習生 李西)
(曾頌 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