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消息(記者仲昭舉 北京報道) 電子商務與快遞業在近十年中都經歷了高速發展,在相互促進的過程中,兩者成為了中國經濟中聯絡最為緊密的上下游産業,業內人士喻之為“兄弟行業”。
而近幾年,兩個行業之間相互滲透的現象開始出現,並令人關注。尤其是今年,隨著順豐速遞推出順豐優選、尊禮會等電子商務網站,以及京東宣佈將成立京東快遞並向第三方企業開放,快遞業向上遊延伸、電商向下游延伸的現象引起輿論熱議。
但由於電子商務和快遞業有著較大不同,前者依賴於互聯網,後者依賴於傳統的交通運輸業,不同基因將導致兩者間相互滲透難成主流。
物流企業稱電商快遞基礎薄弱
近日,國家郵政局許可處的一名工作人員向中國網絡電視臺記者透露,京東商城事實上已于2010年獲得國家郵政局頒發的快遞經營許可證,註冊公司名稱為江蘇京東科技技術有限公司,同期獲得快遞經營許可證的電子商務企業還有亞馬遜中國(當時為卓越亞馬遜)。
該工作人員表示,近日國家郵政局公佈了2012年通過年度審核的260家快遞企業名單,江蘇京東科技技術有限公司在名單中,是對於已經獲得快遞經營許可證的企業的年審。由此可見,近日熱傳的京東商城剛剛獲得快遞經營許可資格一事有所偏差。
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邵鐘林對本台記者表示,京東、卓越等電商企業之所以自建物流體系,是因為目前的社會化快遞公司通常為多家電商服務,並不會主動為電商提升服務水平,而電商企業為了保證自身的服務質量,提高用戶滿意度,更傾向於自建物流配送,於是“30天內無條件退換貨”、“上門免費試穿”等個性化服務便能實現。
近日,京東商城自營幹線運輸車隊正式投入運營。京東方面對此表示,此前的長途運輸主要採用第三方物流,運輸期間經停站點多,裝卸貨物頻率高、差錯率也更高,如遇銷售旺季,面對海量的貨物運輸壓力,第三方物流的缺陷更會不斷放大。
業內人士直言,電商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強化管理,不僅會減少成本,更不用受制于第三方,使自己的出貨速度、送貨時間都有保障,大大提升競爭力。
一位曾就職于京東商城的人士透露,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自主配送的物流成本在平均4.5元—5元/單,而使用第三方快遞的成本是平均10元/單,自建物流體系雖然一次性投入較大,但是從長遠來看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電商企業做快遞,還一度引起了快遞業即將洗牌的爭論,並招致快遞企業的恐慌和抵觸。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劉強東曾在微博上表示:快遞同行籲請政府部門介入市場競爭,禁止電商做快遞業,這一行為並不合法。
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則認為:“雖然很多電商説自己開公司或者自己建物流網,但是實際服務能力跟快遞企業的能力還差很多,基礎設施的投入、運營管理的能力都不具備。”
但邵鐘林認為,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成立快遞公司,社會化快遞與電商快遞兩種形態會長期並存。
順豐優選受限高端定位瓶頸
今年6月1日,“順豐優選”正式上線,這是順豐快遞旗下的電商網站,“專注于高端食品,面向中高端客戶群”。順風優選的上線備受關注,這一舉動預示著快遞企業加速上遊延伸步伐。
事實上,順豐快遞很早就試水電子商務:曾推出面向香港地區運營的“順豐E商圈”,以有機蔬菜食品為主,經營高端禮品的“尊禮會”也正在籌備中。而在去年底,順豐還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覆蓋了包括物流、支付在內的所有電子商務環節。
同為快遞企業的申通也在籌劃自己的電商版圖,旗下的“購購商城”已經開通運營,主要商品為食品和生活類用品,申通還于2009年設立了“久久票務網”,後改名“鐵友網”。另一家快遞巨頭圓通,早在2008年就建立了專注于銷售農産品的“圓通新農網”。中國郵政也與香港TOM集團于2008年創辦了“郵樂網”……
雖然快遞企業紛紛涉足電商領域,但是現實情況並不樂觀,這些由快遞企業打造的電商網站目前並沒有太大影響力。
對於順豐優選的前景,知名電商行業觀察家李成東表示並不看好,“也許應該委婉地説順豐還在試水嘗試,都存在變數。”李成東分析,“假設認為順豐優選到2013年能實現2—3億元的經營規模就算成功,但從競爭維度來看,2—3億元規模其實難以撼動市場,並且與順豐速遞整體100多億元的營收規模相比,也只佔據很小的份額,而為此的前後投資或達數億元。”可見,這顯然不像是一筆划算的生意。
另外,李成東認為高端市場需求有限,加上其配送政策樹起的高門檻,會讓順豐優選舉步維艱,至少很難讓人想象它可以高速增長。李成東表示,凡客之所以能夠高速擴張,與其低價定位不無關係,畢竟大部分網購用戶都希望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對記者表示,順豐將會佔據網絡購物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很可能因此失去部分快遞市場,因為沒有哪個電商願意將自己的快遞業務委託給競爭對手。此外,順豐要像京東商城等電商那樣開展運營,需要較大數額的投資,勢必會加重物流企業的負擔,造成資金緊張。
同時業內人士指出,由於順豐長期承擔國內網購高端用戶市場的配送,擁有不少用戶數據,這將有利於其前期的推廣;但是一家年營收上百億的快遞巨頭為了一個數億營收的網購市場,讓電商企業懷疑其不能夠對數據保密,或將失去其作為快遞運營商公正中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