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二季度GDP增速破八幾成定局 創三年來最低水平

發佈時間: 2012年07月12日 14: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洹星):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安排,二季度GDP增長數據將於明日(13日)公佈。受外部需求減弱、CPI回落等因素影響,國內外多家分析機構和經濟學家普遍預測,中國二季度GDP增速將“破八”,逼近甚至低於7.5%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增速。

  對於二季度GDP增長數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增速仍處於一個下降的通道,他們預測二季度的GDP增速為7.6%。

  王軍表示:“我們預計二季度GDP增速回落到7.6%,主要是前期持續兩年多的國內房地産調控以及中小企業、大企業經營普遍困難還有國內投資規模的縮減,加上外部國際經濟下行導致外貿需求總體上來講是不足的,那麼上述因素拖累了整體的經濟增長,簡單的説一個是投資、一個是外需。”

  多家分析機構也給出了他們對於二季度GDP增速的預測值,均較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一季度8.1%的GDP增速有所回落。其中,瑞穗證券給出了最低的7.2%的預測,花旗和法國巴黎銀行分別給出了7.3%和7.4%的預測值。

  為抑制經濟減速,中國央行在上月和本月連續兩次宣佈降息,意圖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提振經濟。同時,中國政府對經濟增速放緩的憂慮日益升溫。在不久前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溫家寶總理指出,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包括促進消費和出口多元化等,但當前重要的是促進投資的合理增長。這表明中國政府當前已經將穩增長擺在比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更加優先的位置。王軍認為,從短期來講,穩增長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促進投資的儘快回穩。

  王軍説:“投資當中我們認為主要是兩個重點。一個是恐怕還不能走簡單刺激國有投資和政府投資的老路,因為政府財力有限,同時對民間資本也是一個擠壓的作用,重點還是要盡可能的通過政府的投資來引導來撬動民間投資,調動民間投資、民間資本的積極性來穩定投資。第二、在擴大投資的過程中要注意結構的優化,要把投資更多的投向有助於改善我們結構,有助於轉變我們發展方式的方面,而不是簡單的重復以前的對於産能過剩行業的投資。”

  王軍表示,儘管面臨著世界經濟艱難復蘇、國內成本上升、轉型壓力增大等不利因素,中國經濟短期內依然會保持較快增長,因此不應該對中國經濟過分擔心,未來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很小。

  王軍稱:“我們估計如果是二季度(GDP增速)是7.6%的話,整個上半年(GDP增速)應該是在7.8%左右甚至更高一些。如果是這樣的話,全年經濟增速在7.5%以上,通脹(CPI)在2.5到3的水平之間,這樣一個發展的速度應該還談不上是‘硬著陸’,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軟著陸’效果。”

  專家指出,雖然中國經濟面臨下行的壓力,但內外部的很多積極因素已經開始累積,包括通脹壓力減輕帶來的貨幣政策的持續放鬆,財政政策調整步伐的不斷加快,以及歐洲局勢的扭轉,這些都將為中國經濟帶來正面的積極因素。王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今年GDP增長7.5%的目標完全能夠實現。

  王軍表示:“全年隨著前期各項這種穩增長措施的出臺和效果的顯現,我們預計在三季度特別是在四季度可能經濟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回升。我們估計全年的經濟增速應該還能保持在年初我們確定的調控目標之上,也就是7.5%之上,我們估計在7.5%到8%這個區間問題不是太大的,如果外部的條件沒有太惡劣的變化的話。”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近期引起了國際上一片唱衰中國經濟的言論,部分國際媒體甚至稱中國經濟將迎來“大災難”。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魏亮表示,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中,中國經濟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十分正常。雖然當前中國經濟增速較以往有所降低,但相比發達國家出現的低增長、零增長或負增長,仍屬於較高速度的增長。他認為,隨著穩增長的政策措施逐步實施,中國經濟在中長期的發展前景仍將被廣泛看好。

  魏亮説:“很顯然新興大國的增長潛力是好于發達國家的,未來的産業升級和轉型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處在一個相同的起跑線上,他們會向不同的産業鏈或者價值鏈的位置去‘卡位’。那麼在這種‘卡位’戰中,新興市場未必會輸于發達國家,因此對於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還是有信心的。”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