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汽柴油價格首次三連降 “兩桶油”利潤收窄

發佈時間: 2012年07月11日 07: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國內成品油市場史上第一次“三連跌”今日落地。

  國家發改委昨天發出通知,自7月11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420元和400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31元和0.34元。

  分析師指出,此次降價之後,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零售利潤將大幅減少,與此同時,其煉化板塊的虧損壓力並未緩解。

  “兩桶油”利潤收窄

  昨天上午,《第一財經日報》在北京一家加油站看到,加油的車輛比往常少。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車主們都等著第二天降價,所以加油的人比平時少了一些,並且大多數人並未把油箱加滿。

  除了普通車主,其他終端消費者,以及中間貿易商都在調價前減少了需求。而在發改委調價政策落地後,市場人士預計市場疲軟的將有所好轉,但與此同時,中石油和中石化“兩桶油”的利潤也將收窄。

  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陳晴對本報分析説,油價下調將使“兩桶油”利潤下降,特別是對於終端零售的加油站來説,利潤空間可能會從每噸700~800元下降至300~400元。

  中宇資訊分析師桑瀟也表示,由於“兩桶油”的零售及直銷銷售量所佔比例較大,零售利潤的縮減將大幅拉低其銷售板塊的整體利潤,不過後期批發市場行情有望逐漸回暖,屆時可支撐“兩桶油”利潤回升。

  比成品油銷售業務利潤下降更糟糕的是,“兩桶油”煉油板塊的虧損仍未緩解。桑瀟説,本次成品油下調油價後,中石油和中石化煉廠的利潤或繼續下跌;但後期隨市場行情預期回暖,煉油利潤虧損局面有望緩解。

  今年一季度,“兩桶油”煉油板塊共虧損近200億元,其中,中石化煉油業務經營虧損91.72億元,中石油煉油業務經營虧損104.02億元。

  “中石油和中石化二季度的煉油虧損不會比一季度的情況好。”銀河證券分析師王強對本報記者表示,雖然國際原油價格二季度有所下跌,國內成品油價格也出現下調,但其煉廠的利潤並未好轉。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先漲後跌,國內成品油價也相繼兩次上調和三次下調,為何不管油價走勢如何,“兩桶油”的煉化板塊總是虧損?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研究所副所長戴家權對本報記者解釋説,中石油和中石化煉廠的利潤幾乎完全由原油和成品油的價差決定,而價差則由發改委決定。當原油價格上漲時,成品油價格並未漲到位;而當原油價格下跌時,成品油價格則基本到位。也就是説,煉廠所賺取的價差始終較低,所以其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

  “四連跌”可能性不大

  成品油價“三連跌”之後,是否還會出現“四連跌”?多位業內人士皆認為“四連跌”可能性不大。

  陳晴認為,在全球流動性釋放等因素的推動下,未來國際油價可能出現新一輪的反彈。而隨著國家一批重大項目在第三季度的開工,房地産市場逐漸回暖,國內成品油市場有望逐步起死回生,預計8月份成品油市場或難現“四連跌”。

  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師李宏也表示,如果國際原油後期持續受到提振,國內成品油市場出現“四連跌”的概率將會減小。同時,調價兌現後,庫存處於低位的貿易商和消費者或將集中補庫,故不排除後期國內汽柴油價格止跌反漲。

  至於“兩桶油”煉油業務虧損何時能緩解,“這取決於國際油價的走勢和國內調價政策的執行。”戴家權説,在國際油價下跌、煉廠原油成本下降的同時,成品油價格也在合理的價格水平下,煉廠則有可能扭虧為盈。

  另一方面,討論多時的成品油價格定價新機制此次並未同期推出。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在調價發佈會上介紹,在下一步的油價改革方案完善過程中,發改委將會考慮調價週期、調價幅度的調整,但現在推出新機制的條件還不成熟,時機能否成熟要取決於未來的國際環境。 製圖/鄭勤韜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