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趙慶明:銀行應加重對實體經濟的投入

發佈時間: 2012年06月27日 18: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百度新聞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伴隨著美歐債務危機走向結構性深化,實體經濟的地位在全球範圍內再次受到空前的重視。就中國經濟而言,之所以在金融危機中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在於始終堅持了發展實體經濟的正確方向。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必須以實體經濟為依託,這樣才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各種挑戰。國際金融問題專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認為,服務於實體經濟,銀行應重視對服務業、小微企業、個人和家庭消費金融等方面的投入。

  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三個主渠道

  趙慶明

  一、應該增加對服務業的投入

  銀行應該更加重視對服務業的投入。改革開放以來,第三産業也就是服務業的發展速度是最快的。1978年三次産業在GDP中的比重分別為28.2%、47.9%和23.9%,到2011年已將轉變為10.1%、46.8%和43.1%,服務業增長速度之快可見一斑。但是與多數發達國家,甚至部分發展中國服務業佔比超過50%有的甚至達到70%相比,我國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還是偏低。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要提高到47%,這表明了中央對服務業的高度重視。服務業的生産與消費往往同時發生,不會形成庫存,所以經濟成果的質量往往好于第二産業。還有,同樣一個單位的投資,能夠吸納的就業人數往往超過製造業。所以説,多數國家都特別重視服務業的發展。

  目前,從我國銀行的投入來説,服務業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當前缺乏全國統一的統計數據,筆者根據國內某大型上市銀行的2011年年報分析得來,在公司類貸款中,服務業的貸款餘額佔比為43.7%,第二産業貸款餘額佔比則為56.3%,而2011年這兩個産業的增加值之比為48%:52%。顯然,服務業得到的信貸投放相對不足。這也與市場的反應是基本一致的。這也許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解釋為什麼我國服務業發展仍然相對落後。銀行對服務業投入的相對不足,與社會對服務業的研究和認識不足的大環境以及銀行自身缺乏對服務業研究的小環境有關。

  儘管改革開放以來,服務業的發展速度最快,但是在重化工業化的指導思想下,各地政府偏好于易成形成大項目大投資的製造業和化工業,對服務業則是有意或無意的忽視,這種情況下,銀行信貸投放也往往跟著政府的偏好走,偏向於第二産業項目的信貸投放。而又由於缺乏對服務業的深入研究和認識,銀行往往按照對製造業企業的標準和流程來對待服務業企業客戶,導致很多服務業企業因不符合要求而得不到急需的貸款。服務業在很多方面有有別於製造業的獨特的特點和發展規律,特別是服務業行業分佈廣、企業往往規模不大,所以需要全社會和銀行共同來增加對服務業的研究和認識,來開發出適合服務業自身特點和需求的信貸産品。

  二、應該重視對小微企業的投入

  應該重視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小微企業在社會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數量上佔到90%以上,它提供了一半左右的稅收,七成左右的就業,一半左右的技術創新。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即使在金融最發達的美國,也仍然存在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而我國,由於多種原因,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突出一些,而這不僅制約小企業自身的發展,也限制了我國經濟發展和增加就業的空間。有些國內外的研究人員認為,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高速發展階段,今後將不可避免地進入中速發展階段,過一段時間再進入到如今歐美國家每年只有2-3%增速的低速發展階段。其實這是沒有看到中國小微企業的發展空間,我個人認為,如果今後我國能夠很好的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中國的高速發展階段至少能延長10年。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大中型企業越來越傾向於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包口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即出現“脫媒”。其實這種脫媒並不能完全離開銀行尤其是大型金融機構,大中型企業仍然要依靠大型金融機構提供一攬子以直接融資為主的金融服務,但是對銀行的信貸需求無疑會大大減少。我們看到最近幾年我國各大銀行都設立了專門的面向小企業的業務部門,這不僅是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也是針對大中型企業脫媒日漸顯現的主動應對之舉。業內有些人士認為,大型金融機構就是要為大中型企業和富有的個人和家庭服務,在服務中小微企業上沒有優勢,或者説成本過高。其實,國際上有很多知名的大銀行在小企業金融服務上做得很好,例如美洲銀行在美國小型企業銀行業務方面就一直佔據市場第一的位置。當前,我國一些大銀行已經推出針對小企業的被市場認可且稱得上成功的産品,但是整體上看,産品種類很少,無法滿足不同行業處於不同成長期的小企業的需要。銀行應該有針對性地推出系列産品,然後借助計算機處理軟體,就可以批量受理和開展小企業銀行服務,這樣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節省了成本。

  此外,從國家的角度來看,有必要成立一批針對小微企業的小型微型金融機構。毫無疑問,不同規模的金融機構在服務不同規模的企業上是有優勢的,並且由於他們基本上處於同一的區域,銀行更容易了解企業的信用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更能有針對性地提供金融服務。

  三、應該重視對消費金融的投入

  應該更加增加對個人和家庭消費金融服務。中央已經明確提出十二五時期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按照支出法測算,2010年我國GDP中最終消費僅佔47.4%,資本形成則高達48.6%,假如今後平均每年GDP增加7%經過15年回到2000年時最終消費佔60%、資本形成佔38%的局面,那麼今後每年消費增幅應該在8.69%,投資增幅應該在5.26%。消費增長幅度應該超過投資,才能扭轉消費在內需中過低的局面。最終消費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兩部分,前者佔大頭。居民消費的增加不僅取決於收入的增長,也取決於銀行消費信貸的投放。

  截至2011年3月末,個人存款總額達到38.94萬億元,而對個人及家庭的貸款餘額僅14.11萬億元,不足前者的四成,極不匹配。當前對個人和家庭消費信貸的種類還很少,主要是按揭貸款、裝修貸款、汽車消費貸款、信用卡分期付款等。像按揭貸款,還可以衍生出再按揭、追加按揭、逆按揭等。信用卡這幾年的發展速度很快,信用卡的普及率已經很高,但是活卡率往往很低,使用分期付款的比重更低。此外,旅遊消費信貸、電子和通訊産品消費信貸、大額消費分期付款等都還很大的發展空間。産品創新是關鍵,但是營銷力度也要加大,現在有很多個人和家庭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消費信貸可以使用。至於當前在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上升,除了個人遷徙等導致的惡意拖欠外,也與銀行對個人消費信貸和信用卡的授信額度過高、風險管理的粗放有關,只要加強這方面的管理,還是能夠將不良率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的。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