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輕倉觀望為當前首選策略

發佈時間: 2012年06月27日 07: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證券報

  近日,滬深指數雙雙破位下行並創出調整新低。週二股指加速探底,在逼近2200點關口之後便出現抵抗性的反彈,但市場謹慎依然濃厚。某種程度上,空倉或輕倉觀望是當前投資者比較理想的策略。

  事實上,最近這一波猛烈的殺跌,主要源於市場對管理層穩增長政策力度有限的失望以及對國內實體經濟增速持續放緩擔憂情緒的升溫。從政策面來看,儘管央行時隔三年後首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且國家發改委在項目審批上也出現明顯提速的跡象,但管理層不會出臺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已成為市場各方共識。在此背景下,當前國內的穩增長力度,某種程度上講低於此前的市場預期,這也導致了政策面對A股市場的支撐作用逐步減弱。

  從實體經濟層面看,來自中觀行業的負面因素以及宏觀經濟先行指標的持續走低進一步增大了市場對國內經濟的擔憂心理,這也成為近期兩市大幅調整的直接原因。中觀行業面的負面因素主要集中在強週期行業,如煤炭的高庫存,鋼鐵、水泥産能的過剩等,近期媒體的集中報道導致此類板塊個股集體大幅調整,對市場形成明顯的拖累。而宏觀方面匯豐中國製造業PMI預值的持續回落同樣表明,當前國內實體經濟運行不容樂觀,這在很大程度上衝擊了之前投資者對經濟企穩回升的預期,使得週期板塊個股集體被拋售,進一步增大了兩市的調整幅度。當然除了以上兩方面因素外,對外圍歐債問題的擔憂、國內A股擴容的壓力以及近期市場流動性的緊張等都是原因之一。

  技術上看,滬指一度回到2200點的整數關口,幾乎逼近年初的低點位置,深圳成指同樣大幅跌破各條中短期技術均線,盤面破位跡象明顯。隨著近期指數的調整,市場各方對後期A股運行趨勢的分歧也進一步加大,悲觀者認為滬指仍有挑戰年初低點的可能,而樂觀者則認為市場繼續大幅下挫的空間有限。結合市場環境分析,我們認為儘管當前A股兩市弱勢性質明顯,但在經過短期集中釋放風險後,滬深指數展開新一輪下跌的可能性並不大。

  首先,就近期A股兩市調整的原因來看,雖説主要源於市場對政策的失望以及實體層面負面因素的集中衝擊,但後者對市場的短期影響顯然更大。政策層面而言,儘管當前經濟刺激政策的力度有限,但國內宏觀調控轉向卻是不爭的事實,政策效果的顯現也只是時間問題,且若經濟放緩程度進一步加劇,管理層更多穩增長政策的出臺也是必然。從這個角度看,來自政策面的因素對市場的支撐作用有所減弱,但長期看積極作用仍較為明顯。而當前行業面呈現的負面因素更多是之前國內經濟持續放緩的結果,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行業最壞的時期,以此來推斷國內經濟進一步惡化顯然並不具備可取性,至少其並未考慮當前政策面的因素。

  其次,對於近期持續遭遇殺跌的週期性板塊及個股而言,雖然當前行業仍面臨各種負面因素,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隨著股價的持續調整,也或多或少反映了悲觀預期,未來再大幅殺跌的可能性同樣不大,何況近期的集體調整具有明顯的短期負面因素衝擊的性質。

  此外,對於當前管理層積極推進的各種制度性紅利而言,其作用也會逐步顯現,包括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長期投資者的引進以及對價值投資理念的倡導等,這將重新構建A股市場的生態環境,有利於市場長期、健康的發展。

  因此,站在當前的時間點,雖説短期內股指仍缺乏足夠的利好因素推動指數走出趨勢性的上升行情,但拉長視角,在管理層宏觀調控的作用下,國內經濟小週期的企穩回升仍是較為確定的事件。在這一大前提下,我們認為對於後市不宜過分看空,尤其在盤面週期板塊的做空動能已得到很大程度釋放的背景下。具體的操作上,雖然説,指數快速調整後存在的結構性風險值得關注,但也需重點防範前期漲幅過大的板塊個股可能出現的補跌風險。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