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北京6月8日電 題:三問油價下調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劉敏 劉雪 王蔚
國家發改委宣佈,9日淩晨起再次下調成品油零售價,幅度為汽柴油每噸分別下調530元和510元,與市場普遍預期的600元每噸有一定差距。
對於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6%的中國而言,油價波動牽動國民經濟命脈。這樣的降價幅度究竟夠不夠?在國際經濟持續低迷、伊朗局勢不明朗及美國大選等多重因素博弈之下,未來油價又將走向何方?
降幅為何低於市場預期?
“原本預計降價後每升油下降5角錢,現在算下來是4角左右。不過話説回來,降了總比不降好。”北京的私家車主趙先生對記者説。
在發改委宣佈下調成品油價之前,市場上已廣泛預測本次下調幅度每噸至少為600元,個別機構預期上限為720元。在此預期之下,北京、上海、山東等地的加油站一週前紛紛加入到打折促銷的行列,每升降幅最高達0.65元,一些終端消費者也開始減少單次加油量,甚至停止加油等待降價。
“爆了一個大冷門。”東方油氣網分析師程瑞鋒説:“在油價上調的時候,有關部門考慮到國內通脹因素往往將上調幅度打折,而將下調幅度打折這還是第一次。按照當前三地原油變化率負向波動幅度,每噸下調幅度應該超過600元。”
按照我國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國內油價隨國際油價波動而調整。今年一季度以來,國際油價呈“斷崖式下跌”。5月份布倫特油價跌幅達14.7%,6月份更是跌破每桶100美元關口。根據東方油氣網監測,截至6月7日,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變化率已經超過-9%,達到-9.396%。
程瑞鋒解釋説,6月這次下調幅度小于預期可能是考慮前幾次國內油價未能足額上調,導致煉廠正常煉油利潤受損,因此這次的下降也就“打了些折扣”。“也就是説,用這次少下調的幅度彌補上次少上調的幅度。”
據了解,3月20日國內油價上調時,對應的三地原油變化率已達到10.686%。正常調整的話應該每噸上調700元,但最終只上調了600元。
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表示,當前三地原油變化率超9%,理論下調幅度應該為每噸620元。這次實際降幅低於預期,可能是國家考慮了國內煉廠承受能力而適當修改了降幅。此外,如果國際油價維持低迷態勢,不排除7月份國內油價有再度下調的可能。
針對市場上關於此次調價時點滯後的質疑,專家表示,這是受到我國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所限。
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師李宏表示,我國成品油調價需要滿足三地原油變化率波動幅度超過4%,以及兩次調價時間間隔超過22個工作日兩個條件。雖然三地原油變化率在5月下旬就已經達到4%調價紅線,但考慮到時間窗口的因素,到6月8日,調價窗口才正式開啟。
油價是否進入下行通道?
經過兩次油價下調,全國多數地區的汽油零售價重回“7時代”,但消費者仍有隱憂:國際油價未來是何走向?油價是否進入下行通道?
綜合各方判斷,國際經濟未來走勢、主要産油國地緣政治及美國大選等三大因素仍是影響未來國際油價走勢的關鍵因素。
國際經濟方面,持續發酵的歐美債務危機仍如“牢中困獸”,威力不可小覷。
8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在國會講話時雖未對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表態,但對一季度美國經濟數據及財政情況表示擔憂;歐洲方面,各國已著手對希臘退出歐元區進行風險評估,三大評級機構接連調降歐元區銀行評級。
出於對未來全球經濟前景的不樂觀,國際上已充斥著做空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動向。資金紛紛逃離原油,轉而推高國際金價和美元指數。
國際政治因素方面,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孔慶影認為,今年是美國大選之年,高油價已經成為大選的重要議題之一,出於平抑民眾對高油價的負面情緒,料美國政界主動推高國際油價的可能性較小。
對於石油産出大國伊朗,中國社科院中東問題專家殷罡對記者説,儘管形勢依然不明朗,但其在沒有受到攻擊的情況下作出減産等舉動的可能性不大。
多名接受採訪的專家認為,除非爆發特殊因素,否則今年下半年國際油價再現暴漲的可能性不大。高油價的風險可能暫時會緩解。
“今年油價可能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表示,全年油價有可能回到每桶90美元左右的水平。
雖然一些專家預計油價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下行的可能性較大,但變數仍存。
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認為,歐債危機陰霾持續對油價會形成長期利空制約,但6月份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産量會議以及7月初歐盟“伊朗石油禁運令”正式實施都會給原油市場帶來較多的不確定性。
成品油定價機制何時揭開“面紗”?
成品油定價機制一直是百姓熱議的焦點,經過兩次油價回調,外界對成品油定價機制何時出臺有了更多期待。
專家認為,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存在三大焦點。縮短定價週期、調整挂靠油種、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調價信息發佈等都可能是改革的方向。
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認為,縮短調價週期應是當務之急。“週期過長使得成品油價格反映遲滯,同時導致市場炒作、囤油等套利行為增加。”
另一個備受市場期待的改革方向是挂靠油種的調整。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認為,迪拜、布倫特原油成為我國成品油調價的參照油種合情合理,在近幾年中國從印尼進口原油的數量大幅下降,從原油進口的角度看,“辛塔”原油實際已不具參考價值。
“阿曼是我國重要的原油進口國之一,美國紐約交易所原油期貨WTI也是可以考慮引進的定價參考。”王金濤説。
此外,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透露,油價調整信息可能由第三方機構來發佈,國家由制定價格改為公佈價格,油價調整從行政審批改為自動公佈。
“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如果制定好了就該及時推出,新機制不需要完美無缺,可以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姚達明説。
金銀島分析師韓景媛也表示,因當前整體價格處於下行通道之中,如在此環境下調整,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勢必將緊密追隨國際步伐,對於消費者而言無疑樂於接受,另外,就兼顧上遊煉廠加工成本來看,當前原油價位亦較為合適。
至於此前消費者有爭議的定價權下發給企業的消息,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專家姜鑫民表示,關於成品油定價權是否會下放給企業這一問題,當前有關部門尚未形成統一意見。
“成品油定價權下放,或許是油價徹底市場化中的一步。但成品油定價權下放的前提是形成充分的市場競爭,否則只會讓企業受惠,消費者受損。”姜鑫民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