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銀監會要求五大行自查28萬億貸款

發佈時間: 2012年06月04日 13: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聶偉柱

  不良資産考驗中國銀行業

  昨日,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透露,宏觀經濟下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壓力日益增大。銀監會已經要求工、農、中、建、交五家大型商業銀行開展貸款五級分類自查工作。自查結果已經于5月底上報給監管機構。

  五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資産總規模佔據中國銀行業總資産規模的半壁江上以上。

  年報顯示,截至2011年末,工行、建行、中行、農行、交行的貸款餘額分別為7.8萬億、6.3萬億、6.3萬億、5.4萬億以及2.6萬億元,五家銀行貸款總規模合計約28萬億元。

  “自查範圍包括五家大型銀行截至2011年末全轄境內各相關貸款五級分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情況。”上述知情人士稱,此舉旨在充分暴露信貸風險,這從另外一個方面也説明,監管層對銀行資産質量的擔心。

  隱匿風險“現形”

  “我們已經對全行的貸款五級分類展開了自查,並將結果報給了銀監局。”一位環渤海地區國有大行一級分行行長表示,現在經濟形勢不好,銀行也在所難免,自查主要是為了充分暴露可能隱匿的風險,使銀行資産質量數據真實可信。

  一位國際評級機構董事總經理表示,銀行的不良資産的暴露是非線性的。換句話説,不良貸款不會以勻速的態勢增長,而很有可能在某一個時間點突發性地增加。

  “準確分類也是金融機構微觀審慎經營的一種體現。”分析人士稱,不良貸款突發性暴增,將嚴重衝擊銀行的正常運營。對貸款質量進行準確分類,在此基礎上,預先計提充足的資本、撥備,是銀行穩健經營重要一環。

  在中國銀行業的歷史上,貸款分類歷經變遷:1998年以前,商業銀行的貸款分類辦法基本上是沿襲財政部1993年頒布的《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中的規定把貸款劃分為正常、逾期、呆滯、呆賬四種類型。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簡稱“一逾兩呆”。

  “逾期貸款是指逾期未還的貸款,只要超過一天即為逾期。”一位銀行業內人士稱,“一逾兩呆”是根據貸款期限而進行的事後監管辦法,其不足就是掩蓋了許多貸款質量的問題。

  基於此,央行于1998年參照國際慣例,制定《貸款分類指導原則》,要求商業銀行依據借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進行貸款質量的五級分類,即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後三種為不良貸款。

  2007年,銀監會又制定《貸款風險分類指引》,通過對貸款的五級分類,揭示貸款的實際價值和風險程度,真實、全面、動態地反映貸款的質量。目前,貸款五級分類,已成為中國銀行業資産質量分類的基本標準。

  “借款人還款能力、抵押品價值都在實時、動態變化,其實各家商業銀行,每個季度也會對全部貸款進行一次分類。”上述環渤海地區國有大行行長稱,監管層專門下文要求銀行自查五級分類,並且今後還要現場檢查,其對於不良資産的防控態度,已不言而喻。

  探因五級分類偏差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銀監會推動的此次五大行自查,主要集中在貸款分類在制度、流程、操作三個層面是否合規、準確。

  舉例而言,制度層面,主要檢查銀行自身的信貸資産風險分類管理辦法是否符合《貸款風險分類指引》;流程方面,分了是否規範,是否存在人為調整分類結果;操作上,是否存在借新還舊等方式掩蓋貸款風險暴露等。

  該環渤海地區國有大行行長表示,五家大行貸款餘額超過20萬億,難免出現五級分類不真實的地方。這其中,原因複雜,比方説包括借新還舊、以貸還貸等。

  本報記者獲悉,配合本次自查,監管層總結了貸款五級分類出現偏差的七大原因。

  具體來看包括:分類政策制度或系統不完善;未嚴格執行分類政策及標準;分類不及時連續;未及時審批認定分類結果;通過借新還舊、以貸還貸、重組等延遲風險暴露及貸款違規;未充分及時收集分類信息或分類人員知識經驗欠缺;借款企業、仲介機構提供的報表報告失真等。

  上述知情人士稱,最終,銀行業機構要統計分類偏差的合計數,包括筆數和金額。而自查信息則將從兩個管道,匯集至銀監會。

  管道一,國有大行的分支機構將自查報告報送至屬地銀監局;管道二,法人匯總的自查報告,直接報送至銀監會監管一部。

  “做實貸款的五級分類其實也是2012年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監管任務之一。”一位地方銀監局人士透露,下半年,各銀監局也將有針對性地選擇一家銀行機構進行五級分類現場檢查。銀監局將重點檢查銀行五級分類制度的合規性、資産分類流程的完整性和資産分類結果的準確性。檢查報告會在10月底前向銀監會報告。

  五大行年報顯示,2011年末,工、農、中、建、交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分別為730億、870億、630億、710億和220億元,合計3160億元。

  頂住不良考驗

  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96%。實際上,在此之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曾經連續實現多個季度的“雙降”。不良貸款的下降不但是中國銀行業實力增強的一個標誌,同時也是監管“成績”的體現。

  這一大好背景下,五大行啟動自查,監管層對銀行貸款質量的擔憂可見一斑。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指標與上年末相比有所反彈。”銀監會在2012年一季度銀行業運行報告中透露的數據顯示,2012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438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00億元。

  隨著宏觀經濟的繼續走弱,頂住不良貸款增加的勢頭,已日益成為監管層和銀行業重要的工作目標之一。

  事實上,早在2011年底,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就曾在第四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要求,銀行利用當前撥備較多的有利條件,加大不良資産核銷力度,避免撥備和不良貸款“兩高”局面,真實反映資産負債質量狀況。

  2011年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餘額為1.19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461億元。而與此同時,2011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4279億元,比上年末減少57億元。

  從數據上來看,商業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金應對當前不良貸款的規模,似乎綽綽有餘。

  “但商業銀行是典型的順週期行業,伴隨著經濟形勢下行,銀行的不良貸款往往也會步入上升的週期。”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信貸有效需求下降,帶來利潤增速的下降;另一方面,不良貸款的增加又吃掉更多撥備。兩方面一擠壓,今年銀行的日子不好過。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