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專家稱目前不是推出合適時機
發改委等八部委日前的表態,再度把國際板這個A股市場的“不穩定因素”提上公眾議程,但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明確表示,目前市場低迷,制度改革尚在進行,仍不是推出國際板的合適時機。
培育
八部委再推國際板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發改委等八部委的《關於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提出,研究制定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的制度規則,認真做好相關技術準備,適時啟動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試點。研究允許符合條件的國際金融組織、境外貨幣當局和金融機構將持有的人民幣投資我國金融市場。
這意味著,在沉寂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後,國際板再度進入了市場的視線。然而,對於此份文件,有專家認為,《指導意見》更多的是一份綜合性的文件,並沒有特定的針對國際板,同之前的“沒有時間表”的表述也沒有矛盾。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指導意見》是一個整體的規劃和方案,是一個涉及貨幣自由兌換、資金的引入和出去、在海外上市以及包括人員、資金、項目等全方位的合作的整體規劃,並不是一個單獨針對國際板的文件。另外,從國際板推進的情況來看,也沒有具體時間表,不是一個具體細則,也不是一個具體方案,只是一個方向性和框架性的東西,同此前“沒有時間表”的表述並不衝突。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涉及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和海關總署等八部委的通知中,卻唯獨缺少了證監會。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年初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事實上提到了國際板。他表示,將在條件成熟的時候穩步推出。但是其後證監會官方公佈的會議新聞稿沒有一個字提及國際板的內容。該人士認為,考慮到市場比較低迷的情況下國際板對於市場的衝擊,證監會對這方面比較謹慎。實際上,去年在陸家嘴金融論壇期間,證監會官員也強調國際板雖然技術準備已經成熟,但不會有時間表。到去年年底,國際板的傳言一度造成市場恐慌下跌,證監會和上交所很快辟謠有關國際板走流程的傳言不實。
儘管如此,多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普遍表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國際板是一道必須要跨過的“坎”,要不要推出並無討論必要。實際上,在國家發改委今年1月公佈的《“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就明確提出要“推進上海證券市場國際板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上交所開設國際板,引入世界一流的優質公司來中國掛牌上市,有利於中國投資者參與其成長,共享其發展成果。尤其是當我們已引入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Q FII)的同時,再引入境外優秀的上市公司來華上市,必將給國內機構投資者和本土上市公司帶來榜樣的作用和示範效應。這是一個國家市場對外開放、走向成熟的必經過程,我們不可能回避。
制約
市場低迷致國際板難推出
國際板已經醞釀多年,但受到各種制約因素的影響,遲遲未能出臺。今年兩會期間,時任上交所理事長的耿亮曾公開表示,探索建立國際板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明確要求,為此,上交所和有關方面經過溝通,目前發行、上市、交易、結算的四個草案已經初步擬定完畢,取得了初步的階段性成果,其中發行方案由證監會擬定,上市和交易方案由交易所擬定,結算方案由中登公司擬定。耿亮進一步表示,境外企業在境內上市還涉及法律、會計、仲介機構管理、外匯管理、投資者保護、跨境監管合作等眾多領域,需要在現有的框架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國際板的相關制度,目前沒有推出國際板的時間表。
上海市市長韓正在兩會期間也表示,國際板是一個複雜的工作,不僅要有法律制度,還要有很多技術準備,這些工作都在進行。許多因素歸結起來,現在不是國際板出臺的最佳時機,但該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劍閣當時也表示,由於A股資金鏈壓力較大,監管部門會暫緩考慮推出國際板,但國際板的準備工作已非常充分。
實際上,去年市場上就多次傳出國際板即將推出的消息,但是每次出臺相關消息都會對市場造成巨大衝擊。去年5月23日,有關高層表示國際板推出條件成熟就令滬指大跌近3%;6月15日起大盤連跌四個交易日,累計跌幅超過3%,也與有關國際板進展的消息有一定關聯;7月下旬傳出國際板上市細則已制定的消息,股市再度出現3%左右的大跌。
長江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分析新加坡、日本、韓國推出國際板時市場反應,根據市場推出國際板前後指數變化來看,國際板對市場有一定的資金分流效應,市場指數在推出國際板前窄幅震蕩或是延續原有趨勢,在正式推出後,市場短期小幅調整,調整幅度與市場趨勢有關,經歷大約半年的調整後再回歸原有趨勢。關於國外公司估值水平將拉低我國市場估值的可能性,歷史表明確實存在。
W IN D統計數據顯示,按照網上發行日期計算,2012年前5個月,A股共計進行了89宗IPO,平均發行價格為18.78元/股,平均發行後市盈率則為30.70倍,計劃募集資金406億元,實際募集資金則為648億元。相比之下,2011年同期A股則共計進行了137宗IPO,平均發行價格為31元/股,平均發行後市盈率則為56.46倍,計劃募集資金601億元,實際募集資金則達到了1464億元。今年以來IPO宗數、發行價格和融資總額都同比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著名經濟學家華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融資總量的減少和政策的扶持,是市場表現尚可的重要原因。如果不是這個因素,現在市場肯定會差很多。
存疑
多專家稱時機未成熟
然而,儘管此次八部委再度提出了推進國際板建設,但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普遍認為,無論是從市場環境還是從A股目前的制度建設來看,目前都不是推出國際板的合適時機。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記者表示,現在這個時機推出國際板並不合適。一方面,整個A股市場比較低迷,許多國內的大企業現在選擇在香港發行H股也能説明這個問題;另一方面,境外企業在中國發行股票的話,也要選擇比較好的時機,如果市場給予估值水平不高,融資也沒有意義。“國內市場目前缺乏承接力,發行方也不願意在這個時間階段以很便宜的價格在國內發行。”他説。
長城證券研究總監向威達則對記者表示,從融資的角度來看,當務之急是解決目前國內中小企業特別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國際板並不是那麼著急。向威達認為,目前的國內市場比較低迷,投資者信心比較低迷,啟動國際板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時機,會對A股形成較大的衝擊。“目前A股IPO的壓力已經很大了,還有很大規模的企業在等待上市,在這個時候再引進國際板分流資金的話,會對投資者信心造成比較大的衝擊。”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市場比較低迷,啟動國際板對於市場心理層面上的衝擊還是不可低估的。”向威達認為,投資者本來在市場持續震蕩的過程當中希望有關方面出臺一定的政策來穩定市場,現在出國際板的話,會對投資者的信心造成較大的衝擊。
“現在不是一個適合的時機。”華生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的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股市制度規則的完善還沒有一個眉目,制度建設並沒有到位,也沒有明確,在這種情況下,更不宜增加額外的因素使之複雜化。華生認為,如果在目前的時點推出國際板的話,會對市場造成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