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櫛風沐雨 砥礪前行——“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走進中央民族大學

精神傳承校園行 2016年04月22日 10:59 A-A+

  央視網(記者 舒猛)初夏的北京城,總是討人歡喜,清涼的微風拂面吹過,也總能讓人想起塵封已久的記憶。4月20日晚,“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應邀走進中央民族大學,該計劃發起人、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馮雪松為在場的新聞工作者及學生詳細講述了方大曾的生平以及在綏遠抗戰時的拍攝圖集、艱難拍攝背景及艱苦拍攝環境,精彩的講座讓每一個在場的人都一同沉浸在了那段值得迷戀,逐漸被更多人熟悉的的歷史中,這是該計劃自2015年9月啟動以來的第八站。

“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第八站,馮雪松在座談會後與民族大學師生合影留念

“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第八站,馮雪松在座談會後與民族大學師生合影留念

  座談會上,馮雪松總結了自己“尋找方大曾15年”中,通過拍攝方大曾電視紀錄片、寫作書籍等來追憶這位七七事變報道第一人,並探討當代傳媒應有的職業精神和專業素養。十幾年間,馮雪松從來不曾放棄過對“小方”的尋找,他也從“小馮”變成了老馮,小方也由短短的幾百字的生平,逐漸的形象、具體。

  方大曾是“盧溝橋事變”現場報道第一人、被稱為中國的羅伯特•卡特。1937年8月,經好友范長江推薦,他被《大公報》聘為戰地記者,陸續發表了戰地通訊《前線憶北平》、《保定以南》、《保定以北》等。他多次孤身一人前往激戰前沿,拍攝大量正面戰場的珍貴照片。1937年9月18日,他在保定寫完戰地通訊《平漢線北段的變化》後,由蠡縣寄出,此後再無消息,失蹤時年僅25歲。

馮雪松總結“尋找方大曾15年”中,通過拍攝方大曾電視紀錄片、寫作書籍等來追憶”小方“,並探討當代傳媒應有的職業精神和專業素養。

馮雪松總結通過拍攝方大曾電視紀錄片、寫作書籍等來追憶小方,並探討當代傳媒應有的職業精神和專業素養


  《大公報》的創刊詞中有這樣的一段話:“何為大公,即是忘掉自我成大我,沒有私心即為公。”在方大曾受聘于《大公報》的時期,在“國破家不在”的大背景下,家境殷實的小方忘卻了自我,用一部相機一支筆,記錄下了前線的狀態與戰後的慘烈,在民眾還蒙在鼓裏的危亡時刻,將“盧溝橋事變”的過程與抗日戰爭的發端記錄的極其完整。

  據了解,“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從2015年9月起,已經先後走進了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大學等七所高校。擬於2017年7月,“盧溝橋事變”80週年,方大曾誕辰105週年紀念日止,將走入20所大學,以講座、展演、交流會的形式,通過尋找方大曾、方大曾的家國情懷等不同主題,重現抗戰中一個人的命運和那段國家危亡的歷史。

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馮雪松為在場的新聞工作者及學生詳細講述方大曾的生平事跡

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馮雪松為在場的新聞工作者及學生詳細講述方大曾的生平事跡

  馮雪松表示,十六年來,從紀錄片《尋找方大曾》,專著《方大曾:消失與重現》,到方大曾紀念室,再到“方大曾校園行”公益計劃,通過不斷地努力、發掘、推廣,方大曾的生命輪廓和精神面貌逐漸清晰,重新回歸當代人的視野,這既是對先輩的緬懷,更是對於對未來的責任,我輩責無旁貸。同日,央視網“尋找方大曾”公益專題正式上線,央視網“愛公益”頻道將會持續跟隨馮雪松的腳步,與其一同展開對“小方”的進一步尋找,櫛風沐雨 砥礪前行。

央視網《尋找方大曾》公益網頁正式上線,與該專題負責人舒猛合影留念

央視網《尋找方大曾》公益網頁正式上線,與該專題負責人舒猛合影留念

  進入公益專題:尋找方大曾

編輯:張迪 責任編輯:
860010-11210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