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14馬年春晚公益廣告《幸福中國味》
央視馬年春晚中,公益廣告《筷子篇》親情亮相,在除夕團圓夜傳遞中國情感,弘揚中國文化,震撼億萬華人。創意者把視角對準餐桌上的普通中國人,用筷子這個元素,表達了啟迪、傳承、明禮、關愛等含義,帶給筆者無限啟迪。一雙筷子,溫暖每個人。
傳承。筷子的起源來自於中國。中國人都用筷子。記不清小時候是怎麼學會用筷子的了,只記得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親戚長輩的耳提面授中我知道了一個名字叫“中國”。筷子,不僅僅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共同的飲食工具,它還是一個中國符號,一種中國表達,一種對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傳承。任歲月蹉跎,時光流逝,“筷子”這個老朋友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不離不棄、不移不易。各種與筷子有關的生活,各種與筷子有關的故事,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傳遞著中國傳統、中華文明。記憶猶新的是母親常念叨的“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這個諺語故事,讓幼小的我明白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筷子”就像是兩個同心協力的兄弟,是團結的符號;“筷子”就像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風雨同舟,是和睦的符號;“筷子”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精神財富,是文明的符號。像“筷子”一樣做人才是頂天立地的中國人。
明禮。筷子傳遞中國傳統文明禮儀。筷子擺上桌準備吃飯時,長輩沒動筷子小孩是不能先動的,這是對長輩的尊敬。夾菜時不能一個盤子裏到處夾,只能夾盤中朝著自己這個方向的菜,絕不允許站起來夾長輩眼前的菜。吃飯中不能用筷子敲擊盤子叮噹作響,吃完飯不能將筷子架在碗上,要兩根筷子並齊在桌子上放好。父母都是這樣絮絮叨叨、言傳身教,我們則耳濡目染、上行下效,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廣告中那個場景,當爺爺拿起筷子,喊一聲“過年啦”,小輩們都跟著拿起筷子,剛才因想提前偷吃的那個羞澀的小男孩也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一瞬間男孩那似懂非懂、稚氣可愛的笑臉讓人銘刻,這是我們多麼熟悉的情景啊!我們長大了,在這些老規矩的陪伴中長大,漸漸明白了那種東西叫 “禮”。如今,這些老規矩離我們遙遠了嗎?“筷子”仍然擺在飯桌上,是被我們忽略了?還是已經缺失?一雙“筷子”幫我們找回這些遺失的美好。
關愛。一個含蓄的中國人表達情感與愛的重要工具。讓筷子為愛代言。一雙筷子錶達的愛可以囊括親情、愛情、友情等。父母夾入我們口中的第一口飯菜;妻子吃著丈夫夾入碗中最愛吃的美味;朋友之間以誠相待,表達深情厚誼的一桌大餐,這些愛的表達都離不開“筷子”。那個畫面一直深藏我的記憶。小時候肉是很奢侈的食物,餃子餡兒裏能看到被母親剁碎的零星豬肉。父親吃餃子時總是先將小小的餃子咬開,把餃子裏的肉丁挑出來夾到我碗裏,而我在咀嚼肉的味道中明白了有一種東西叫“血脈親情”。當今社會,“筷子”在這方面的表達並不缺少,只是物質生活的富足,讓我們的心靈也蒙上了眼睛,對愛的體味少了、淡了。一雙“筷子” 讓我們回歸最原始的那份“初心” 。一雙“筷子”的愛,需要用心體味。愛,是家人的用心,是彼此的依賴,是不倦的教誨,是拉近的距離,是不忘的追憶,更是幸福的滋味。
“多一個人,多一雙筷子的事嘛。”四川老鄉這句質樸的話語道出了“睦鄰”的深刻哲理。中國自古就有親仁善鄰、崇信修睦的優良傳統。筆者此時不禁感觸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相連。近日,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將24字核心價值觀分成國家、社會和公民個人三個層面,個人價值觀與社會、國家緊密相連、水乳交融。在整個社會中,個人是最基本的單位,個人是根本和基礎,個人是價值觀的體現者和實現者。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為了我們共同進步、共同幸福的“中國夢”。
核心價值觀作為每個人的精神明燈需要每個人不懈努力。正像《筷子篇》的創意者那樣,我們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做出改變,做出行動。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喻國明這樣評價《筷子篇》:它具有“頂天”的創意,用一個觸點將社會情感、社會訴求放大,讓被霧霾遮蔽的人們的良知、情感、文化激發出來,引起共振;它又是“立地”的,為觀眾找到了一個承載物,把自己的情感、情懷裝進去。一雙“筷子”,濃縮我們共同的中國情、中國夢。(孫艷麗)
搜索更多 公益時評 的新聞
- 2010-09-26 21:36:26 [視頻]一週時評:放還船長 日方只認了一半的錯
- 2011-01-11 20:22:56 [視頻][新聞時評]日本汽車再現大規模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