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青山綠水,小院農家,金黃麥田,谷場繁忙。這就是廣東龍門農民畫《糧食,命根子》給觀者描繪的一幅秋收繁忙景象。我們能注意到,作者特地用了大片的金黃色來表現秋收的麥田帶給人們的視覺衝擊。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片金黃的麥色裏,包含的不僅僅是農民對於豐收的最感性的理解,也包含著農民對糧食的最樸素的感情——糧食大於天。
糧食對於中國農民的意義,恐怕不用多説,只要是稍微了解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老話裏的“手中有糧心不慌”的含義。正是因為在中國歷史上老百姓經歷了太多缺吃少穿、兵荒馬亂的亂世,所以才更加懂得和珍惜糧食,也才更加知道勤勞耕作對於農民意味著什麼,那是安身之本,立身之能,傍身之技。只要勤勞肯付出,就能迎來秋天的收穫,手裏有了糧食,心裏就踏實了很多,起碼不會餓肚子了。
如果從宏觀的國家層面來看,中國用百分之七的土地養活了這個世界上佔到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我們在感嘆中國人民創造了這樣的奇跡的時候,同時也更加體會到糧食安全問題對於中國人的意義,所以黨和政府一再強調“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不能碰”,這是有著現實的考量以及長遠的戰略安排的。只有農業安全了,糧食充足了,才有國家和社會的安定,不然其他的任何發展規劃和戰略安排都是紙上談兵,不切實際。
當然,我們也不可否認,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變化,人們對於糧食的感情和看法較之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糧食是救命的,比天還大。但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糧食不僅僅是充饑的食品,很多時候它成為一些人飯桌上用來講排場、要面子的道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人在大擺宴席之後剩下一大桌子沒動筷子的飯菜就買單走人了,結果所有的飯菜都被倒進垃圾桶,這種情形讓人心痛,如果他們能在割麥的季節拿起鐮刀走到麥田親身體會一下種糧食的辛苦和農民的不易,估計就不會如此浪費糧食了。
據報道,中國人在餐桌上的浪費每年可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人一年的口糧,這是一個多麼讓人驚詫的統計,但是與這個統計結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還有幾千萬農村貧困人群以及城市低保人群需要政府救濟,而這2000個億的糧食浪費如果能用在他們身上,恐怕將會産生非常巨大的社會效益,極大減輕政府的負擔。
這幅宣傳畫中的農村秋收場景表現的非常唯美和清新,到處都是青山綠瓦和金黃麥場的繁忙,其實這樣一幅美麗的鄉村秋收場景也在一定程度上非常貼切的解釋了為什麼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中指示要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厲行勤儉節約,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正是因為美麗鄉村農民的辛勤勞作,才有我國糧食上的自給自足和社會的安定,而奢侈浪費對於一個國家來講,不僅僅是一種社會風氣的敗壞,更是對糧食安全産生潛在影響。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耳熟能詳的古詩不僅僅是在告訴一代代人糧食的來之不易,更是在警示後人,糧食對於每個人來説,是充饑活命的不可或缺之物,更是社會財富,容不得半點浪費。同時,它更是農民眼中的天和地,容不得半點浪費,浪費糧食,就是對農民最大的不尊重,所以我們要始終懷著對農民的深厚感情來看待糧食的意義,它真的是我們的“命根子”。(文/迷路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