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公益時評:文明過節理應從我做起

公益時評 2014年01月30日 11:24 A-A+

  我們都能感受得到,一年一度的春節還未來臨,“春節裏的人情消費”就已經成了人們熱議的一個焦點。該給晚輩發多大的“紅包”,趁著節日和同學、戰友、朋友去哪聚聚會聯絡感情……只是一邊是熱議,一邊卻是兜裏的錢“少得可憐”。傳統佳節成了“人情消費”高峰期,這種過度的“人情消費”就這樣加大了經濟壓力,已經成為普通百姓一個沉重負擔。

  其實,不僅是春節,加上端午節、中秋節等等,本來都是好好的節日,卻由於飽受“人情消費”摧殘,已經成了困擾人們的一塊心病。若再加上過節的“隨份子”、“請客”、“送禮”,就簡直像是在“過劫”。生活在“節”與“劫”的糾纏中,農民也好,工人也罷,甚至公務員也不能倖免,都曾被這沉重的“人情消費”折磨得苦不堪言,令人為之感到遺憾。

  古語有雲:“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在古人看來,一個遠道而來的關心都比帶著利益的“問候”要溫暖的多。更何況中華民族還有著“禮尚往來”的優良傳統,崇尚的是“禮輕情義重”、“君子之交淡如水”,絕非如今社會盛行的“重禮之下出人情”。也正是因為如此,歷史上才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毫無利益糾葛的“生死兄弟”、“莫逆之交”範例。

  那麼,緣何在現代人眼裏古人“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的觀念如此不受用呢?是我們真的跟不上時代步伐了嗎?自然不是,畢竟我們人人都期望能有一份堅如磐石的“人情友誼”,這無可厚非。但我們更要清楚,真正的“人情友誼”絕不是送“鉅額紅包”就能送出來的,也不是“人情消費”就能消費出來的,把過節變成“過劫”真可謂是一種社會病態。

  或許很多人都會認為,若想求人辦事、籠絡朋友感情,“不送禮萬萬不行,不吃飯萬萬不成”,這實際上本身就是一種錯誤觀念。因為真正的朋友在於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絕對不會在乎一頓兩頓飯,否則只會是酒肉之交,吃飯時候親密無間落難時刻作壁上觀。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們辦事也好籠絡感情也罷,這都在於誠心真摯對待,而非吃吃喝喝。

  如今要破除這種節假日裏廣為詬病的“人情消費”,首要的就是從我做起,從日常工作生活學習中的一舉一動做起,徹底摒棄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和浪費觀念。其次,“人情消費”還須把握一個“度”字,一句不經意間的問候有時候可能會比重禮更加讓人感動。若如此多管齊下,相信不止是人情增長友誼增加,文明過節也能逐漸回歸本位,並成為常態。

  (文/雪飛)

編輯:居福 責任編輯:
860010-11210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