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很多人都有著一個切身感受,就是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裏,逢年過節給晚輩發個紅包那簡直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實事求是地説,若是僅僅發個小紅包,裏面適當地塞上幾塊錢,對於晚輩來説確實能體現出一種情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進感情。只是就如硬幣都有正反面一般,事情若是做的太過火,沒有把握住度,就會走向相反的方向,好事也會變成麻煩事。
這不是無稽之談,君不見,每到春節很多人都要為分派紅包事情而發愁。因為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紅包裏麵包著的人民幣也隨之水漲船高,從開始的幾角錢變成了成百上千,甚至上萬者也時有耳聞。當然,對於經濟富裕者來説,就算是上萬的紅包,他們也能坦然接受,但若是相對比較貧困的家庭,這可就是一筆沉重的負擔了。搞不好,春節就會變成“春劫”。
實際上,不光是紅包裏麵包著的人民幣數額,就連紅包的數量,有時候也讓人們難以接受。不可否認,過年確實是件開心的事,收紅包和派紅包從某種角度來看也是件開心的事。但若是超過了限度,成為人情世故的“代言品”,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換句話説,就是與其你來我往送紅包,還不如相約免紅包,這樣既不會為之犯愁,也不至於傷害雙方感情。
再進一步來説,在你來我往的人情社會中,若是你給了我小孩一個紅包,我當然也不能不給你家小孩紅包,否則就會被笑話,被認為太吝嗇。只是如此換來換去,最終有可能把人折磨得身心俱疲。媒體就曾經報道過,有白領因為工資收入難敵紅包含金量的不斷提升,一個月薪水剛剛過年就派完了,為了躲避派紅包只能足不出戶,簡直讓人慨嘆紅包猛于虎也。
其實,紅包的本意並不如此。紅包又被稱為“壓歲錢”,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們便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從而化兇為吉。近代民國以後,送紅包才逐漸演變成為一種風俗,即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意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裏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
只不過隨著經濟發展紅包“價碼”也在與時俱進,行情更是連年看漲,已演變成了一種扭曲的節日文化。毫不誇張地説,這種變味的紅包最易助長孩子的攀比心理,還有可能演變為變相行賄的工具,可謂有百弊而無一利。如今春節已經在即,我們要倡導文明過節,不妨就從紅包瘦身做起。總之,“錢不在多,祝福就行”,千萬莫讓“大紅包”破壞春節“好氣氛”。
(文/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