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公益頻道 > 公益時評

公益時評:讀懂“醫者仁心”公益廣告中的深意

發佈時間: 2014年01月10日 15: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CNTV | 手機看新聞

公益廣告欣賞

原標題:

做人有人樣系列公益廣告之醫生有醫生樣

做人有人樣系列公益廣告之《醫生有醫生樣》

  近幾年來,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醫德缺失已經成了一個現實問題。甚至前段時間還有媒體爆出,國家明令禁止的門診“承包”竟已形成了一條灰色産業鏈,挂羊頭賣狗肉的“院中院”現象正在坑害著越來越多的病患。而今在種種亂象肆虐之時,中國網絡電視臺正式推出《醫生有醫生樣》講文明樹新風系列公益廣告,呼籲加強醫德建設,無疑顯得及時又必要。

  事實上,正如一些學者所言,多年來我國醫學教育過分強調病人的生物性、自然性,缺少對醫生的人文教育,沒能實現從生物醫學向心理、社會醫學轉變,如此就使得“本來最具人性化特點的醫療服務變成冷冰冰地應付公事”。在此情況下,一些醫務人員宗旨觀念不強、責任心不夠、人文精神欠缺、服務態度生硬,醫德缺失也就在所難免,亟待我們予以關注。

  只是此次《醫者仁心》作品通過對十位醫德先進人物的簡要描述,無形中也告訴了我們:就算在物欲橫流年代也有著永恒的醫德堅守。這不是無稽之談,幾天前就有媒體報道,重慶鄉村醫生羅成敏靠著自製的“拉拉渡”竹筏出診,充當著3000多村民的健康守護神,15年來竟然拉掉了44艘竹筏,被網友讚為“最美鄉村醫生”並引發央視關注,事跡登上《新聞聯播》。

  若是細細分析,這些白衣天使之所以能成為行業標桿,進而為人們所尊敬,最根本的恐怕就是個個懷著一顆“仁心”。孟子有雲,“仁者愛人”,從這個角度來説,視病人為親人本就應該成為醫生的職業操守,正所謂“醫者須具仁心”嘛。當然,在這裡這個“仁”字不簡單,它意味著大愛與悲憫,意味著理解與寬容,也意味著超然與淡定,更意味著堅守與付出。

  進言之,若是醫者都具有仁心,這對於解決逐年高發的醫患糾紛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弊。換句話説,就是假若醫生能把病人放在心裏,病人也會把醫生當親人。這有事實為證,為節省時間,也為了不讓鄉村醫生過度勞累,生病的村民們就曾自發聚在一起,以方便其醫治。可別小看這一個小小的舉動,如此足以説明群眾將醫生當成了親人,在設身處地地為其著想。

  由此看來,對於醫德缺失之現象,我們與其花大力氣冀圖通過整治來“治標”,不如尋求相應方式以“治本”。在心懷“仁心”同時,政府如若加大對公共衛生事業投入,合理配置資源並健全醫保體制,同時加強對醫藥生産、流通、銷售領域監管,改“以藥養醫”為“以醫養醫”,真正做到醫生因患者而生存、醫學因疾病而發展,則醫德的回歸就將指日可待。(作者:木易)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210502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