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公益將成大學生主流價值選擇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4日 11: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90後”公益達人快樂塗鴉,繪出對公益的所思所想。趙新星 攝

  新學年即將開始,今年入讀中山大學的8000多名新生在報到時都要交上一份特殊的“暑假作業”——“公益囊”。“囊”中裝的不是“妙計”,而是他們利用暑假參與公益服務的所為、所見、所聞、所感。這是中山大學為鼓勵學生參與公益服務的一項創舉,也是對方興未艾的校園公益風潮的積極呼應。中山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校園公益組織都將在開學後招新,發動更多學生加入公益人的行列。

  教育界人士表示,相信公益將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也將成為大學生的主流選擇。

  背起“公益囊”上大學

  9月11日是中山大學2012屆新生統一入學報到時間,黨員新生報到時間則被提前至9月8日。用中山大學學生處處長漆小萍的話來説:這是中山大學第一批背著“公益囊”上大學的新生。

  “公益囊”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一份公益服務表格,記錄新生在入學前的暑假所從事的公益性服務經歷,以及來自家長、社會組織、服務對象的評價和鼓勵;二是一篇1000字左右的公益服務紀實文章,記錄新生通過身體力行所獲得的真情實感,開學後,學校還將從這些文章中擇優進行展示。

  “公益囊”是中山大學“服務學習”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漆小萍認為,對於高校教育來説,社會經歷和體驗對學生的成長尤為重要,而公益服務正是一條重要的社會參與渠道,因此中山大學正在嘗試將“服務學習”制度化,鼓勵學生參與公益行動。

  從2011年9月開始,中山大學要求學生每學期至少要完成40個學時的公益服務,學校也通過勤工助學公益崗制度及校外合作等方式為學生搭建參與公益的平臺。此外,公益服務經歷也被納入成為獎學金評定的必要條件之一。

  漆小萍説:“我們倡導這樣的價值導向,因為我們相信公益將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也將成為大學生的主流選擇。”

  校園公益人應該怎麼做

  “公益囊”的要求並不難,但對於一些剛剛從高三的“題山書海”中解脫的大學新生來説,做公益還是有些陌生,不少人諮詢“公益囊”到底應該怎麼做,如果做不好會怎樣。

  其實他們不必擔心,“公益囊”的目的不是強迫他們完成“任務”,而是希望給他們一次“公益初體驗”,開學以後,他們將有更多機會了解公益、參與公益。

  8月30日,來自中山大學有愛慈善商店、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曙光公社、黑橙創意公社、青草公益團隊、齊天下游學、微樂益公益成長中心等校園公益組織的30多名校園公益人齊聚廣州“90後”公益圈分享會,交流其公益經歷與想法。這些組織都將在開學後進行招新,發動更多學生加入公益人的行列。

  “你認為‘90後'能為公益帶來什麼?是經濟支持、身體力行、時間投入還是創意創想?”在此前由“肯德基對話‘90後'”發起的微博投票結果顯示,33.9%的網友認為,奇思妙想與鬼馬創意是“90後”的最大優勢。然而在分享會的現場投票中,“身體力行”則是這群年輕的校園公益人自己認為最重要的選項。

  黑橙創意公社的年輕人通過“投訴合唱團”等充滿新意的方式倡導公眾關注社會問題,其成員“騾子”認為:“我們關注創新,讓枯燥的事情變得有意思,這將給公益帶來新面貌。”

  而分享會上的大多數學生公益人則更加重視從點滴做起,身體力行。

  曾執導公益紀錄片《正在消失的羊城》的“80後”導演謝文君,以及身為“70後”的微基金髮起人、天涯社區公益總監梁樹新通過與這群“90後”公益人對話,都表示看好這群年輕的校園公益生力軍。“他們青春無敵,自由快樂,敢作敢為,希望這個群體越來越壯大。”梁樹新説。

  校園公益的困境

  校園公益熱潮方興未艾,但“老人們”卻想提醒新生:做公益並非只有快樂,一樣要有克服困難、爭取突破、不斷進取的心理準備。

  中山大學有愛慈善商店(以下簡稱“有愛”)從去年9月開始運營,一年下來已發展成為校園公益領域的“範本”之一。其創始人李真當時是中大嶺南學院的大四學生,現在已經畢業,説起“有愛”團隊取得的成果與經歷的困難,她滔滔不絕。

  “有愛”開張一年來,營業額4.7萬元。扣除返還托賣者的貨款等支出,剩下3萬多元都被注入有愛公益基金。

  “有愛”嘗試通過商業模式運營慈善商店,因此其財務透明備受關注。其官方博客上每週公開財務報告,但為讓“透明化”更加專業、可信,“有愛”正在籌劃引進第三方審計監督機構。李真説,以大學生身份做公益容易取信於人,但也常常在執行力、專業度方面受到質疑,因此必須自覺地進行提升。

  “有愛公益基金雖然已經幫助了一些人,但我們也常常困惑:每次資助多少錢是恰當的?資助對象該如何選定?”李真坦言,與專業的公益組織相比,“有愛”還不夠成熟。

  而就當下而言,最迫切的問題或許在於她自己——已經畢業的李真仍然花費很大的精力打理著“有愛”的事務,她現在最需要做的是讓“有愛”離開她也能健康成長。

  “要靠制度做事,而不是靠人做事,但制度寫下來容易,執行起來卻很難。”李真説。而她所提到的這一系列問題,也幾乎是所有校園公益組織都要面對的。

  南方日報記者 趙新星 彭文蕊

熱詞:

  • CNTV
  • 愛公益
  • 公益
  • 大學生
  • 公益基金
  • 價值導向
  • 價值選擇
  • 公益囊
  • 校園
  • 公益服務
  • 90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