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正當“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行動逐步淡出公眾視野時,公安部治安管理局8月28日表示,自網民自發開展“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以來,被拍的基本沒有被拐兒童。公安部建議“隨手拍”發起人要謹慎從事,不能讓無辜者心靈受傷。
公安部的這一表態,再次將“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行動置於輿論的風口浪尖。其實,該活動自開展以來,就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爭議。很多對該活動持質疑態度的人都在問,我們這個社會到底是“寧可錯殺一千”,還是“絕不冤枉一個無辜者”?同時也有人在問,家裏面有兒童出來乞討的,他的監護人是不是也要承擔連帶責任呢?專業人士的質疑聲更為強烈:這種“隨手拍”的方式會不會侵犯他人隱私權?
儘管有著各種爭議,但是我們必須肯定“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的良好初衷。從2011年2月起,中國社會科學院于建嶸教授在新浪微博上開設的“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微博引起了全國網友、公安部門和媒體的關注,各地警方在本地媒體的聯動下,對流浪乞討兒童進行排查。據媒體報道,在活動剛剛開始的短短十幾天時間內,有多名乞討兒童被成功解救。這一行動所展現的公民參與熱情讓人動容。
其實很多網友參與這個活動,並不是因為“解救乞討兒童”,而是將它等同於“解救被拐兒童”。不光是網友們存在誤區,活動開展之後,很多媒體也將“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與“解救被拐兒童”畫上等號,一些媒體直接將該活動命名為“微博打拐”。而活動開展的背景,也和“微博打拐”有著密切關聯。2011年2月,湖北男子彭高峰通過網友微博轉發孩子圖片尋回被拐3年的兒子,讓人看到了“微博打拐”的希望和力量。正是借鑒了這個成功案例,“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活動才得以大規模開展。
當轟轟烈烈的活動逐漸平靜下來的時候,也正是對活動進行理性總結的時候。當初輿論對該活動的力挺之聲遠遠大過質疑的聲音,活動中潛藏著的一些負面影響也被有意無意忽視。現在,在肯定該活動促進社會各界重視兒童安全的意義後,也要反思,我們是不是盲目誇大了微博的力量?公共知識分子在發動民間力量時,有沒有審慎的估計?
民間力量參與公益的熱情可嘉,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是不是習慣於在匆忙的行動中自我感動,而不是理性地權衡潮水般的熱情中是不是附著了太多的“江湖義氣”?如果沒有理性制衡,那麼一切洶湧澎湃的活動都不具備持續效應。
不只是“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太多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在踐行公益中慢慢探索。但是不能忘記的是,熱情背後的理性更為珍貴。